无锡市江阴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2 无锡市江阴市统计局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顺应宏观调控,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开拓进取,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完成了全年各项预期目标和任务。[注①]

一、经济发展

综合实力

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8.26亿元,比上年增长21.20%。[注②]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4亿元,增长6.80%;第二产业增加值393.10亿元,增长23.20%;第三产业增加值229.52亿元,增长19.00%。[注③]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442元,比上年增长24.57%。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为2.45:61.59:35.96。全年财政收入92.14亿元,比上年增长34.3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7.54亿元,增长40.16%。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4.44%,比上年提高0.93个百分点。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我市连续二年名列第一。

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5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3%。其中农业产值11.20亿元,增长24.69%;畜牧业产值11.06亿元,增长23.04%;渔业产值4.08亿元,增长3.29%。农业稳产增收。全年粮食总产量26.13万吨,其中夏粮3.63万吨,秋粮22.50万吨。粮食平均亩产447.13公斤,其中小麦亩产232.10公斤,水稻亩产573.30公斤。多种经营稳步增长。全年生猪出栏48.88万头,家禽出栏1549万只,奶牛存栏7224头,牛奶产量3.12万吨,肉类总产量6.17万吨,水产品产量2.18万吨,其他农副产品如蔬菜、禽蛋、特种养殖等均比上年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结构继续优化。新增经济作物面积3.18万亩,累计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5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达7.1万亩。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逐步建立,蔬菜检测点增加到90个,生猪屠宰检疫率为100%。减免农业税1027万元。农业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9.33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2326台,联合收割机993台,综合机械化程度为90.60%。水利建设稳步推进。完成西横河二期和环山河拓浚工程,蔡港河整治初见成效。加固圩堤22公里,新建防洪驳岸8公里,新(改)建防洪闸13座,疏浚镇村河道96条,清洁“家河”12632条,新(改)建灌排泵站103座,改造农村危桥80座,封闭深井27眼。城乡“菜蓝子”工程建设得到加强。建成霞客、月城两个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全市共有蔬菜面积12.71万亩。

工业

工业经济继续提速增效。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7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3.60%;[注④]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897亿元,增长36.78%;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822.81亿元,增长36.02%;实现工业利税159.82亿元,增长31.14%;实现工业利润107.19亿元,增长35.91%。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0.69%,比上年提高4.39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18%,比上年降低0.23个百分点。全年工业用电量94.3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2.31%。年末全市工业固定资产原值655.3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0.35亿元,增长24.83%。规模工业优势突出。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工业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654.55亿元,比上年增长45.30%,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87.22%;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600.81亿元,增长42.24%,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87.82%。华西村营业收入突破260亿元,阳光、三房巷、兴澄特钢集团营业收入均超过100亿元,5家企业超50亿元,2家企业超30亿元,4家企业超20亿元,11家企业超10亿元。22家工业企业利税总额超亿元,其中超10亿元的1家,超9亿元的2家,超6亿元的2家,4—6亿元5家,2—4亿元4家,1—2亿元8家。9家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12家企业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全市88家重点骨干企业全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297.48亿元,利税总额118.11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71.18%和73.90%。

私个经济

私个经济发展迅猛。全年私个经济实现增加值246.11亿元,比上年增长31.20%,[注⑤]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56%,比上年提高2.70个百分点。年末私营企业1.16万个,个体工商户2.22万户。私个经济年末注册资金251.0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8.93%,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金239.73亿元,增长40.14%。私个经济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111.40亿元,比上年增长57.4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39.21%。私个经济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28.95亿元,比上年增长27.27%,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为48.97%。私个经济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5.27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46.55%。

固定资产投资

主动顺应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明显成效。固定资产投资速度趋缓,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84.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6%,其中城镇投资78.92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32.65亿元,农村投资172.56亿元。总投资中工业投入208.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6%,占全社会投资额的比重为73.27%,比上年下降0.33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33只工业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额77亿元,非工业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额22亿元。

建筑业

建筑行业生产经营稳步发展。全年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28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4.5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23万平方米,减少77.22万平方米。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年内创省级优质工程3项,创无锡市级优质工程10项。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继续看好。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2.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18%。完成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297.92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5.6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50.30万平方米,减少4.84万平方米;销售面积92.74万平方米,减少0.45万平方米;预售面积13.80万平方米,减少20.79万平方米。

金融保险业

金融运行秩序更趋稳定。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97.46亿元,贷款余额499.5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85.73亿元和104.40亿元。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保险业务收入13.98亿元,比上年增长5.98%;保险业务支出5.04亿元,增长11.56%。

国内贸易业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74亿元,比上年增长21.05%。其中城区69.69亿元,增长25.01%;农村49.05亿元,增长15.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行业分,批零贸易业97.88亿元,增长20.60%;餐饮业18.45亿元,增长25.39%;其他行业2.41亿元,增长8.63%。百润发、苏宁电器、永乐家电等一批大型商业连锁店落户江阴。现代物流业规模进一步扩展。全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87.37亿元,比上年增长36.00%;[注⑥]完成物流交易额2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