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江阴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2 无锡市江阴市统计局

邮电通信业

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1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37%。年末全市电话交换设备总容量82.93万门,比上年增长42.27%;拥有固定电话(包括移动式固定电话)用户63.16万户,增长32.47%。年末在网移动电话用户73万户,比上年净增7.17万户。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8.90万户,比上年增加1.56万户,其中宽带网用户4.16万户,增加2.66万户。

交通运输业

全社会客货运量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客运总量616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02608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6.05%和4.92%;货运总量5606万吨,货运周转量232021万吨公里,分别增长0.25%和1.43%。港区建设加快推进。新建万吨级码头泊位5个,建成开放3个。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2682万吨,比上年增长15.80%;外贸运量520万吨,增长1.56%;集装箱运量5.1万标箱,增长55.19%。到港外贸船舶1126艘次,增长9.32%。社会运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年末拥有各类汽车5.45万辆,比上年增长33.37%。其中私人自备车2.74万辆,增长47.87%,私人自备车占全市汽车总数的比重为50.23%。

二、改革开放

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江阴板块”再添新军。霞客环保在深交所上市,建伟幕墙、联通实业、海达集团等3家企业在新加坡上市,共募集资金7亿元。到目前为止,全市上市公司已达18家,累计募集资金82亿元。

体制改革

体制改革工作强力推进。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实行了政府重大事项听证会制度,清理削减审批项目99项,废止规范性文件48件,建成了电子政务专网。10家事业单位完成了改制转企任务。

市场培育和建设

市场培育和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拥有各类市场87个,其中生产要素市场2个,生产资料市场23个,消费品市场62个。全年贸易市场成交总额33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9.68%,其中专业市场成交额308.82亿元,增长125.46%。有6家重点市场的成交额超过10亿元,其中江阴长江港口综合物流交易中心和江阴金属材料市场的销售成交额超过100亿元。

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再上新台阶。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49.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40%,其中自营出口额22.29亿美元,增长43.68%。新批外资项目191个;新增合同外资15.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06%;年内实际到帐外资7.20亿美元,增长25.82%。境外合作步伐加快。新增境外企业3家,累计62家。完成工程劳务营业额800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94%。

旅游

旅游事业加快发展。黄山湖公园、要塞司令部旧址对外开放。全年完成旅游总收入39亿元,比上年增长44.44%;接待国内外旅游总人数350.3万人次,其中接待外国人15933人次,接待港、澳、台同胞4778人次。

经济开发区

沿江开发成效显著。江阴经济开发区全年实现业务总收入852.89亿元,比上年增长54.95%,其中工业产品销售收入507.08亿元,增长33.42%;年内新批进区项目325个,其中外资项目106个,外资项目中超亿美元项目11个,超千万美元项目75个;新增合同外资13.26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6.02亿美元。建成安置房70万平方米,建设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竣工投用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高新技术创业园开工建设,口岸“大通关”建设全面推进。靖江园区建设实质性启动,联动开发体制基本到位,各项开发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已签约进区项目13个,总投资为10.1亿美元;建成安置房7万平方米,完成3平方公里“七通一平”,开工建设220千伏变电所和污水处理厂。

园区建设

乡镇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各镇工业园区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7.4亿元,完成项目投资165.9亿元,实现销售1154亿元,实现利税76.5亿元。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79万人,比上年增长10.24%。全年共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130项,其中国家“863”计划、攻关计划4项,国家火炬计划16项。新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累计16家。新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累计92家;新批省双密集型企业2家,累计8家;新增省民营科技企业22家,累计120家。新批省高新技术产品50只。申请专利550只,获得授权350只。我市被评为首批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

教育

教育事业扎实推进。全市各类学校在校学生213113人,其中小学91751人,普通中学92607人,职业中学11571人,大中专16887人,特殊教育29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0137人。各类教职员工13632人,其中专任教师12251人。基础教育成绩显著。高考录取率87.9%,本科录取率63.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3.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教育现代化取得新成效。新创省示范初中3所、省实验小学3所、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5所,撤并中小学23所。成职教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各职业类学校招生首次突破万人。通过江苏省中小学布局调整合格市验收。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与培尔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并迁址培尔校区。启动城东小学建设。

文化

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小戏《鸡笼风波》获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金奖,乐曲《竹乡谣》获第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我市被评为江苏省首批文化示范市。全市拥有文化馆、文化服务中心20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公共藏书856万册。广播电视工作有新的发展。全市拥有电视发射塔2座,电视发射机4部,电视发射频道4个,电视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24.3万户,数字电视用户3983户。

卫生

卫生事业取得新成效。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1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3所,开放床位3834张。全市年末卫生技术人员4363人,其中医生2277人。市人民医院门急诊综合楼和中医院新病房大楼建成投用,完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主体工程。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查。我市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县(区)。

体育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承办了全国羽毛球锦标赛、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等重大赛事。我市选手龚彬获得雅典残疾人奥运会金牌。新建2个全民健身工程和26个健身点。获省以上金牌13枚,其中全国举重比赛金牌2枚。全年发行体育彩票3883万元。

四、人民生活

人口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17.77万人,比上年增长0.92%。全市人口出生率8.20‰,比上年上升1.32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71‰,下降0.2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49‰,提高1.60个千分点。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全市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达99.7%,节育措施落实率达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