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江阴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2 无锡市江阴市统计局

金融保险业

金融形势稳定。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733.60亿元、贷款余额614.1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36.14亿元和114.53亿元,继续保持存差格局,运行秩序更趋稳定。年内银行现金净投放11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94%。保险事业加快发展。全年保险业务收入1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3%;保险业务支出4.93亿元,下降2.05%。

国内贸易业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80%。[注⑦]其中城区103.68亿元,增长17.15%;农村69.44亿元,增长11.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行业分,批发贸易业11.92亿元,增长66.15%;零售贸易业141.96亿元,增长12.72%;餐饮业16.54亿元,增长8.33%;住宿业0.47亿元,增长25.87%;其他行业2.23亿元,增长9.22%。[注⑧]一批大型商业连锁店相继落户江阴,形成多元化商贸流通竞争格局。现代物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123.68亿元,比上年增长33.76%。[注⑨]全市4个重点物流园区年内完成销售收入303.88亿元,比上年增长24.20%;上交税金3.02亿元,增长46.47%。

邮电通信业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1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4.98%。年末全市电话交换设备总容量90.92万门,拥有固定电话(包括移动式固定电话)用户80.70万户,比上年增长27.76%。年末在网移动电话用户90.13万户,比上年净增17.13万户。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11.98万户,其中宽带网用户8.90万户。

交通运输业

客货运量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客运总量710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63518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5.27%和30.06%;完成货运总量6017万吨,货运周转量247311万吨公里,分别增长7.33%和6.59%。新港区建设全面推进。“500天行动计划”进展顺利,大通关建设进程加快,年内7个万吨级泊位建成投运。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4277.76万吨,比上年增长59.46%;完成外贸运量651.3万吨,增长24.74%;完成集装箱运量4.86万标箱,下降4.65%。到港外贸船舶1412艘次,比上年增长25.40%。社会运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年末拥有各类汽车6.71万辆,比上年增长23.12%,其中私人自备车3.78万辆,增长37.96%,私人自备车占全市汽车总数的比重为56.33%。

二、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七项重点改革全面推进。完成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制26家,全面实行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组建新国联公司;6家企业进入或完成上市辅导期;通过归并重组,形成25家新型行业协会;80%的部门实行部门预算;村(组)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完成33家,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4家,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48家;实施云亭、霞客、周庄等镇30个行政村的调整优化试点,撤并自然村102个。

市场培育和建设

市场培育和建设力度加大。全市拥有各类市场84个,其中生产要素市场2个,生产资料市场23个,消费品市场59个。全年贸易市场成交总额441.21亿元,比上年增长32.30%,其中专业市场成交额367.07亿元,增长18.86%。有7家重点市场成交额超10亿元,其中江阴港口综合物流园区交易中心和江阴金属材料市场成交额超100亿元。

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增势强劲。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66.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27%,其中自营出口额31.89亿美元,增长43.12%。全市共有63家企业出口超千万美元,其中超亿美元企业7家,三房巷、阳光、澄西船厂、华西和长电科技5家企业进入全省生产企业出口10强。利用外资创历史新高。年内新批外资项目172个;新增协议注册外资18.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13%;年内实际到帐外资8.21亿美元,增长49.03%;新批超千万美元项目95个,其中超亿美元项目5个。服务业外资项目明显增加。年内新批服务业外资项目19个,新增协议注册外资1.96亿美元,占全市新增协议注册外资的比重为10.61%。境外合作步伐加快。新增境外企业10家,累计73家;完成工程劳务营业额1.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80%。江南模塑在德国建立的中国中心成为江苏省在德国重要的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江阴市润通化工物流有限公司成为全省第一家走进南美的森林开发企业。目前我市企业在境外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8个。

旅游

旅游功能进一步完善。全年完成旅游总收入48.6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3%;接待国内外旅游总人数415.64万人次,其中接待外国人16659人次,接待港、澳、台同胞4161人次;旅游景点接待游园人数704.87万人次,增长39.10%。旅行社年内接待游客43.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8.50%;组团旅游人数42.83万人次,增长111.17%。其中华西旅行社全年接待游客35.5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2.94%,占全市接待游客人数的81%。18家星级旅游涉外饭店(宾馆)实现营业收入3.81亿元,比上年增长4.19%;客房平均出租率为56.71%。

经济开发区

沿江开发成效显著。江阴经济开发区全年实现业务总收入1224.86亿元,比上年增长43.61%,其中工业产品销售收入670.73亿元,增长32.27%;实现财政收入26.34亿元,增长32.18%;年内新批进区项目605个,其中外资项目112个,外资项目中超亿美元项目6个,超千万美元项目83个;新增协议注册外资16.24亿美元,年内实际到帐外资7.06亿美元。建成安置房66万平方米。跨江联动进展顺利。靖江园区年内建成主干道路22公里,建成220千伏变电站2座,拆迁房屋34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2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项目14个,当年投入突破30亿元。

工业集中区建设

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推进。各镇工业集中区年内新增招商进区项目65个;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7.94亿元,完成项目投资174.06亿元;实现销售1429.11亿元,实现利税109.18亿元,分别占乡镇工业总量的73.6%和76.3%。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42万人,比上年增长8.07%。全年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5项,其中国家“863”计划1项、国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项目1项、国家火炬计划2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10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0项。新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累计20家。新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累计103家;新批省双密集型企业4家,累计12家;新增省民营科技企业19家,累计139家;新批省高新技术产品73只,累计505只。申请专利848件,获得授权411件。全年实现新技术产业总产值750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70亿元,实现技术贸易成交额4.8亿元。全年科技经费支出22.05亿元。我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和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