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江阴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金融业 金融业运行平稳健康。全市银行机构年末各项存款金额985.10亿元、贷款余额867.72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17.67亿元和105.53亿元,继续保持存差格局,运行秩序更趋稳定。年内银行现金净投放15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9.43%。全年保险业务收入19.82亿元,比上年增长18.95%;保险业务支出12.88亿元,增长57.10%。年内全市证券交易量3292.19亿元,比上年增长4.89倍。 国内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36%,其中城区145.32亿元,增长18.43%;农村90.86亿元,增长15.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207.11亿元,增长16.60%;住宿餐饮业26.14亿元,增长24.00%;其他行业2.93亿元,增长14.90%。全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135.48亿元,比上年增长27.01%[注④]。全市5个重点物流园区年内完成销售收入407.81亿元,比上年增长31.52%;上交税金4.68亿元,增长65.13%。 邮电通信业 邮电通信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1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4%。年末全市电话交换设备总容量104.40万门,拥有固定电话(包括移动式固定电话)用户90.99万户,比上年增长5.68%。年末在网移动电话用户133.25万户,比上年净增16.80万户。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14.18万户,其中宽带网用户14.13万户。 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客运总量1067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49337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2.47%和26.97%;完成货运总量2415万吨、货运周转量171840万吨公里。新港区建设和对外开放全面推进,3号码头3个万吨级泊位正式对外开放,奥德费尔码头2个万吨级泊位配套设备正在建设中。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7218万吨,比上年增长25.77%,其中外贸运量1082万吨,增长21.85%。完成集装箱运量30.72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44.78%。到港外贸船船1733艘次,比上年增长10.73%。全市年末拥有各类汽车9.87万辆,比上年增长19.93%,其中私人自备车6.43万辆,增长27.08%,私人自备车占全市汽车总数的比重为65.15%。 二、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大力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工作,年内已完成峭岐、南闸等4家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2家卫生院改制工作正式启动。积极推进企业上市步伐,扬子江船厂、浚鑫科技有限公司、圣马控股有限公司三家企业海外成功上市,募集资金达61.30亿元,全市年末上市公司达22家。推进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建设,完成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19家、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9家,累计完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3家。 市场培育和建设 市场培育和建设力度加大。全市拥有各类市场92个,其中生产要素市场1个,生产资料市场31个,消费品市场60个。全年贸易市场成交总额747.03亿元,比上年增长31.57%,其中专业市场成交额626.09亿元,增长33.19%。有8家重点市场成交额超10亿元,其中江阴市金属材料市场、江阴长江港口物流园区交易中心和江阴景澄物流交易市场成交额超100亿元,市场发展和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和提高。 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10.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14%,其中自营出口额64.35亿美元,增长40.80%。全市有105家企业出口超千万美元,15家企业出口超亿美元,三房巷集团进出口总额达17.38亿美元,成为我市进出口总额最大的企业。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36个,新增协议注册外资17.78亿美元;年内到位注册外资6.29亿美元,增长20.73%;新批超千万美元项目52个,其中超亿美元项目4个。全年新批服务业外资项目21个,新增协议注册外资4.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85%;年内服务业到位注册外资1.02亿美元。新增境外企业13家,年末累计在册114家;目前我市企业在境外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23个。完成工程劳务营业额1.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30%。 旅游 旅游业稳步增长。全年完成旅游总收入77.11亿元,比上年增长23.08%;接待国内外旅游总人数542.38万人次,其中接待外国人17583人次,接待港、澳、台同胞3688人次;旅游景点接待游园人数1002.57万人次,增长18.52%。旅行社年内接待游客56.6万人次,增长3.40%。19家星级旅游涉外饭店(宾馆)实现营业收入4.32亿元,比上年增长4.60%;客房平均出租率为61.76%。 沿江开发 沿江开发成效显著。开发区加大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招商力度。全年完成业务总收入878.48亿元,比上年增长22.34%,其中工业产品销售收入548.73亿元,增长22.36%;实现财政收入22.95亿元,增长42.53%;年内新批进区项目120个,其中外资企业53个;新增协议注册外资5.86亿美元,年内到位注册外资1.51亿美元。临港新城全年完成业务总收入1190.85亿元,比上年增长33.98%,其中工业产品销售收入840.17亿元,增长33.40%;实现财政收入31.37亿元,增长56.56%;年内新批进区项目423个,其中外资企业49个;新增协议注册外资8.41亿美元,年内到位注册外资2.46亿美元。靖江园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全年完成业务总收入104.37亿元,其中工业产品销售收入54.0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73%;年内新批进区企业75个,其中外资企业8个;新增协议注册外资1.51亿美元,年内到位注册外资1.04亿美元。 工业集中区建设 工业集中区聚集效应显著。年内全市工业集中区进区项目756个,完成投资305.4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48.67亿元,工业投入256.80亿元,建成投产开工企业560个。实现企业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352.47亿元,实现利税331.91亿元。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进步效果突出。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90万人,比上年增长9.22%。全年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8项,其中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5项、省重大成果转化资金项目3项,国家863计划1项,落实省攻关计划招标项目2项。新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累计21家;新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1家,累计143家;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组织实施51项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新组建各类政产学研合作平台、省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企业研发机构28家;新批省高新技术产品68只,累计641只。申请专利1210件,获得授权1224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250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8.60亿元,实现技术贸易成交额9.12亿元。江阴市高新技术创业园二期工程已启动建设。 教育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市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92572人,其中小学85170人、普通中学75871人、职业中学11113人、大中专20180人、特殊教育23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4264人;各类学校教职员工14451人,其中专任教师13378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普通高中高考录取率92%,其中本科录取率61.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高质量通过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高标准执行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每年430元,初中生人均公用经费每年570元。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面完成了以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体育和艺术教育器材“四项配套”为主要建设内容的合格学校建设工程。各类创建取得新成果,成化高中晋升为省四星级高中,山观中学晋升为省三星级高中,5所小学创建为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4所幼儿园通过了“省优质幼儿园”的评估验收。年内全市教育基建投入3.3亿元,竣工项目23个,南菁中学新校区和聋哑学校整体改造工程全面开工,立新小学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