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江阴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2 无锡市江阴市统计局

市场培育和建设

全市拥有各类市场82个,其中生产要素市场3个,生产资料市场17个,消费品市场62个。全年市场成交额139.99亿元,其中专业市场成交额120.92亿元,成交额超过10亿元的专业市场有6家。成立了城东物流园区。金属材料市场二期、广吉汽车城一期、星达五金机电等专业市场相继竣工投运。

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自营出口额9.37亿美元,增长38.61%。新批自营进出口企业63家,累计212家;新批外资项目170个,其中超千万美元的项目59个;新增合同利用外资15.25亿美元(新口径6.53亿美元),年内实际利用外资4.80亿美元(新口径3.52亿美元),累计30.43亿美元。境外合作步伐加快。全市新增境外企业7家,累计76家。年末劳务输出在外人数402人,全年完成工程承包及劳务合作营业额5008万美元。

旅游

旅游行业加快发展。人民路步行街、朝阳公园、大桥公园、中山公园和兴国公园相继建成开放。全年共接待旅游者235.13万人,比上年增长9.07%。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共15025人,其中外国人10610人,港、澳、台同胞4415人。

经济开发区

沿江开发成效显著,开发区建设迅猛发展。进区企业全年完成工业产值234.35亿元,外贸供货总值18.25亿元,自营出口额3亿美元。全年新批进区项目392个,其中外资项目66个,总投资114.79亿元。进区项目当年合同利用外资9.73亿美元(新口径5.66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3亿美元,累计到帐外资12.01亿美元。

三、社会事业

科技

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78万人,比上年增长5.61%。全年共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13项,其中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15项。新批准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累计74家。新批高新技术产品55只,累计280只。获各级科技成果83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奖8项。申报国家专利300项,获得批准专利126项。全市有各类科研开发机构140个。

教育

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全市各类学校在校学生205741人,其中小学103035人,普通中学89599人,职业中学6262人,大中专6845人;各类教职员工12218人,其中专任教师10806人。当年普通高中毕业生高校录取率86.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0.71%,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学龄儿童入学率100%。经省政府批准设立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

文化市场健康繁荣,文博工作硕果累累。高城墩良渚文化遗址陈列馆落成开放,我市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市。全市拥有文化馆(站)21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公共藏书799万册。广播电视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年内有线数字电视正式开通。全市有电视发射塔2座,发射机4部,电视发射频道4个,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20.87万户。

卫生

卫生保健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4所,床位3055张;卫生技术人员4076人,其中医生2034人。市人民医院门急诊大楼建成使用。年内23个行政村建成了省卫生村。

体育

体育事业蓬勃开展。市体育馆按计划顺利推进,现代体育馆雏形初现。新建1个全民健身工程项目和16个健身点。在省十五届运动会上共获得金牌13枚,奖牌总数达37枚,总分列全省第七名。

四、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15.78万人,比上年增长0.34%,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全市人口出生率8.55‰,比上年上升0.86个千分点;死亡率6.85‰,比上年提高0.3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7‰,比上年提高0.54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达99.29%。

就业

年末全市共有城镇职工9.19万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4.47万人,减少0.32万人;城镇集体单位职工1.16万人,减少0.37万人;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3.56万人,增加0.71万人。全市年末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4.9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2%,失业保险覆盖率98%。

社会保障体系

全市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78413人,其中城区私营企业880家、6424人,城区个体工商户815户、1344人,城镇自由职业者8088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59076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95%,农村住院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慈善基金运作正常,全年共发放慈善救助金98.8万元。

城乡居民生活

全市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11998元,比上年增长14.18%。据城乡典型户家计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32元,比上年增长7.88%;农民人均纯收入6266元,增长6.67%。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1.32%和35%。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9.76亿元,比上年增长24.61%;人均储蓄14687元,增长24.29%。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6.7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56.3平方米。

五、城市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按照城市发展的要求,修编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及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沿江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朝阳路、虹桥南路、寿山路、花园路、文化路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春申路二期、环城北路改造工程按计划推进,澄南大道顺利通过省项目论证。城市建成区面积为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万人。

公用事业

供电事业稳步发展。完成新沟、长山、周西等输变电工程建设。全社会用电量59.4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2.54%。供水能力继续加强,市自来水公司日供水能力达50万立方米,全年售水量9814万立方米。液化气供气总量9.7万吨,其中家庭和生活供气量8.5万吨。城区配备公交车190辆,营运出租车418辆。

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

城乡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全市用于治理工业污染的直接投资达1.4亿元,共新建各种治理设施280多套,其中,废水治理设施120套,新增日处理污水能力4.5万吨;废气治理设施160套。投入资金1.18亿元,对张家港河域沿线的132家企业进行了整治,41家企业新、扩、改建了治污设施,水质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关停和取缔17家污染严重、难以治理的企业,对51家污染企业实行了限期治理。目前全市烟尘控制区面积达103平方公里。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5.7和68分贝,基本达到标准。

城市绿化

全面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213公顷,园林绿地面积1104公顷,公共绿地面积244公顷。

注:

1、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