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南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2 青岛市市南区统计局

青岛市市南区统计局

(2005年2月6日)

200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全面落实国家宏观调控各项措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发展快、成效大、水平高、实惠多”的总体特征。

一、综合

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实现全区生产总值(GDP)136.82亿元,增长14.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0.9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115.92亿元,增长14.5%。二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15.3:84.7。

宏观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4年全区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6亿元,增长19.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79亿元,增长52.59%。税收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国税系统组织税收收入15.83亿元,增长21.9%;地税税收收入22.89亿元,增长22.4%。

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截止2004年末,全区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1.65万户,增长17.5%,从业人员3.29万人,增长29.1%;私营企业1.06万户,增长17.1%,从业人员9.38万人,增长33.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与结构需进一步协调;资源约束突出,煤电油运偏紧;原材料等上游产品和房地产销售价格上升明显;民营经济规模和整体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二、工业与建筑业

全区工业生产克服电力紧张、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较多不利因素影响,以建设园区工业经济为目标,产业产品结构、组织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工业产出总量再上新台阶。2004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3.86亿元,增长8.5%。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26亿元,增长10.67%。

规模以上工业运行质量全面提升。2004年实现利税总额3.47亿元,增长22.74%。产品销售收入95.61亿元,增长14.4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77.33,比上年提高22.52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01.49%,产品销售率为100.98%。

产品结构、行业调整取得明显成效,高新技术产品、新产品为全区工业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新产品产值4.84亿元,比上年增长27.67%,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12.4%;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06亿元,增长12.99%,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4.66%。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7.05亿元,增长30.1%。实现利税总额3.25亿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

2004年,全区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明显成效。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45亿元,增长51.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4.68亿元,增长35.7%;房地产开发投资26.12亿元,增长62.3%。

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24个,新开工项目6个,竣工项目11个;在建项目总投资规模57.54亿元。全年新增固定资产5.60亿元。

全区各类房屋竣工面积65.4万平方米,增长113.03%,其中,商品房竣工面积33.84万平方米,增长17.9%。商品房销售面积53.76万平方米,增长67.06%。其中,住宅面积32.04万平方米,增长41.21%。

四、国内贸易

2004年,在居民收入显著增加、消费能力有效提升和旅游经济的带动下,消费品市场继续呈现活跃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5.62亿元,增长17.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66.55亿元,增长16.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5.17亿元,增长25.2%。

居民消费进入转型升级阶段,消费热点进一步凸显。2004年,穿的、用的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16.65亿元和33.63亿元,增长17.4%和22.5%,均高于吃的商品13.6%的增幅。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全区商品交易市场(含集市贸易市场)39处,成交额4.5亿元。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4处,成交额0.23亿元;农副产品市场25处,成交额2亿元;工业消费品市场8处,成交额2.2亿元;其它2处,成交额0.07亿元。

五、对外经济

根据国内国际投资环境的发展变化,通过创新招商方式,加大产业链招商,重塑产业集群,借助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契机,进一步强化对韩、港、日、台等重点区域交流,对外经济呈现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

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0.07亿美元,增长53.6%。其中,出口额14.74亿美元,增长45%;进口额15.33亿美元,增长62.7%。国有经济是全区外贸出口的主体,出口额8.6亿元,增长22.6%,占全区出口额的比重为58.3%。

利用外资成绩显著。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74个,增长15.6%,合同外资10938万美元,增长187.8%;实际利用外资3738万美元(新口径),增长196.4%。

对内招商引资发展迅速。2004年全年引进500万元以上的内资项目54个,实际到位资金达到10.15亿元,增长46.2%;其中,引进千万元以上内资项目25个,实际到位内资8.43亿元。

六、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初步统计,2004年全区共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76项,其中,自然科学奖5项,技术发明奖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59项,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奖5项。

科技市场交易活跃。全年技术交易金额2.3亿元,专利申请量833件,授权专利595件。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4年末,全区共有小学31所,在校学生2.6万人,增长5.9%,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七、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区共有文化馆1处,文化站10处,公共图书馆1处,档案馆1处。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303处,其中,医院28处,卫生防疫机构1处,妇幼保健机构1处,门诊部(所)270处。年末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396人,其中,医生1986人。全区拥有医疗床位4835张,其中,医院床位4826张。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全区共有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4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7所,业余体校1所,学员230人。

八、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成绩显著。东西快速路二期两侧可视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初见成效,南京路至永嘉路22栋楼房“平改坡”及综合整治工程已竣工,云霄路截污排放工程已经开工,中山路商贸区改造百盛南侧地块主体封顶,原青岛饭店地块完成地下土石方工程,完成徐州路、栖霞路等6条超期服役道路的改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