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2)
截止到2005年底,开发区累计已开发土地面积34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开发面积20.83平方公里,建区以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0.03亿元。累计建成道路总长度125.48公里,道路总面积4.09平方公里,渠道总长度45.77公里,桥涵78座。 金融、保险 金融服务业健康运行。2005年底,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9.67亿元,同比增长20.76%,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81.26亿元,同比增长20.73%。企业存款余额42.97亿元,同比增长21.4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14亿元,同比增长20.05%。外币存款余额1.07亿美元,同比增长27.18%。全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7.36亿元,同比增长12.67%,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55.48亿元,同比增长13.78%.其中企业贷款余额48.41亿元,同比增长13.43%。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财产保险总收入3515万元,同比增长30.19%。企业财产保险总收入702万元。其中财产一切险收入215万元,同比增长16.22%;机器损坏险收入79万元,同比增长14.49%;货物运输险收入326万元,财产综合险收入34万元。 二、 改革开放 招商引资 2005年,面对国家宏观调控、资源要素制约等多种影响因素,开发区积极采取措施,拓展招商方式,招商引资取得了显著成效。 引进外资规模快速增长。全区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6个,办理增资项目37个。投资总额14.74亿美元,同比增长36.02%;合同外资金额6.52亿美元,同比增长25.26%;实际利用外资3.2亿美元,同比增长10.28%。 项目质量进一步提高。开发区注重对投资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的引进,全年引进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38个,项目投资密度从2004年的34.5万美元/亩提高到47.1万美元/亩,在全省位居第一,在国家级开发区位于前列。 外资企业增资势头踊跃。全年增资项目达37个,增资项目合同外资1.75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0.66亿美元,占全区实际利用外资的20.68%。全年增资额在千万美元的企业有11家,宏讯电子工业(杭州)有限公司、松下电化住宅设备机械(杭州)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增资,充分显示了企业对开发区未来发展的信心。 内资招商力度加大。2005年共引进内资项目127个,内资项目注册资金15.84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4个,注册资金4.21亿元。 截止到2005年底,开发区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436家,项目总投资69.09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42.0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9.27亿美元。2005年,开发区加大了对外宣传的力度,进一步提升了开发区在海内外的知名度,投资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投资环境的优化,开发区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集聚优势、区位优势和人才优势,吸引了一大批跨国公司的进驻。在“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五百强中,共有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31家跨国公司在开发区投资,投资企业达到48家。开发区已经成为包括摩托罗拉、东芝电器、松下、可口可乐、百事可乐、LG、达能、西门子等一大批跨国公司投资的主战场。 对外经济贸易 2005年,开发区积极推进对外贸易发展,为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提供便利条件,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对全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对外贸易取得新突破。2005年,开发区完成进出口总额67.54亿美元,同比增长41.82%。完成进口总额28.3亿美元,同比增长27.39%。完成出口总额39.31亿美元,同比增长54.7%。其中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出口总额38.36亿美元,同比增长55.6%,占开发区出口总额的97.56%。 加工贸易出口快速发展。开发区充分依托出口加工区的政策优势,积极推进保税物流中心的申报和建设,加快创建加工贸易基地品牌。全年完成加工贸易出口33.8亿美元,同比增长58%,占开发区出口总额的85.98%。 大企业对出口的拉动作用突出。2005年,全区实现出口的企业达到148家,其中出口额在千万美元以上的企业27家,实现出口37.4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95.14%。出口额在亿美元以上的企业3家,实现出口28.68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72.96%。 贸易领域进一步延伸。2005年,与开发区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29个,其中出口产品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27个。开发区企业继续延伸出口市场,以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最大出口目的地。全年实现对美国出口14.75亿美元,同比增长112.8%;对日本出口11.3亿美元,同比增长131.1%;对欧盟出口5.3亿美元。 出口产品结构更加多样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体作用明显。全年机电产品出口额33.07亿美元,同比增长58.6%,占全区出口总额的84.5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28.33亿美元,同比增长73.95%,占全区出口总额的72.44%。 国家级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排名 2005年,开发区经济各项指标快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位于全国49个同类国家级开发区排名的前列。地区生产总值(GDP)指标位于第12位;工业总产值指标位于第9位;合同外资金额指标位于第10位;出口总额指标位于第7位。其它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三、 社会事业 科技 2005年,开发区深入实施“科教强区”战略,完善科技产业结构,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05年,我区强化科技基础管理,积极推进区内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6家。 科技载体功能、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2005年,开发区加快孵化器基地建设,着力建立起以杭州市高技术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和杭州生物医药孵化器有限公司为主体的开发区孵化基地。创业投资服务中心建设面积5.7万平方米,大学科技园、休斯顿高科技园、新加坡科技园等科技园区建设情况良好。 教育 教育事业全面进步。区内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1所,其中大学14所,中学3所,小学4所。在校学生共计126532人,各类学校共有教职员工8534人,其中专职教师6840人。 基础教育设施进一步完善。2005年,开发区全力打造“文海”品牌,加快文海中学建设,基础教育水平显著提高。现有在校中小学生5387人,九年义务教学率达到100%。 高等教育水平位于全省前列。浙江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是全省规模最大的高教园区。园区内已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计量学院等14所高等院校,促进了开发区的教育能力和层次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