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3)

2010-02-02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

文化

文化生活更加健康繁荣。开发区着力培育“务实进取、开放兼容”的人文精神,充分调动区内企业和高校的积极性,推进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的健康繁荣发展。积极筹办首届职工文化艺术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随着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区内文化娱乐场所继续增加,现有文化娱乐场所184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6个。

卫生

卫生事业更加完善。全区共有医疗机构37个,其中综合医院3个,卫生院1个。其中浙江省东方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该院设有杭州市东部地区最完善的急救中心。各类医疗机构拥有床位390张,医生257人。

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果,社区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2005年,开发区下沙街道顺利完成了9个行政村的“撤村建居”工作。开发区以社区工作为载体,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开展了“邻居节”等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

四、   人民生活

人口和人口控制

2005年开发区人口出生率3.2‰,人口死亡率1‰,人口自然增长率2.2‰。年末全区总人口211806人,其中户籍人口126175人,暂住人口85631人。

就业

就业形势稳定。2005年年末,开发区就业人员共计112308人,其中工业企业从业人员73125人。职工劳动报酬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8048元,同比增长12.06%。2005年,全区共组织4期失土农民上岗技能培训。开发区职工素质教育培训项目扩展到4大类70多个,全年参加培训人数达到4806人。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年末参加保险(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企业数达到551家,总人数3.74万人,同比增长29.39%。2005年,开发区成立了帮扶救助中心和9个街道、社区帮扶救助站,并充分发挥区、街道、村(社区)三级作用,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全年发放救助款170万元,救助700余人。

五、    政府管理、园区环境

政府管理

服务型政府构建取得显著成效。2005年,开发区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强化机关效能建设,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积极推行“一站式办事、一条龙服务”。开发区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政府处理紧急公共事件的能力增强,取得抗击台风“麦莎”、“卡努”的决定性胜利。

“平安下沙”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更加健全,2005年,开发区建立了综治办、拆违办“两办合一”的工作机制,成立了白杨街道、下沙街道综治中心。创建了“企业110”联动机制,全年开展了70次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活动,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均有所下降。

公用事业

城市公交网络进一步健全。全年新增加公交线路3条,新投入使用公交车150辆。年末公交营运线路25条,营运线路总长度456公里,营运公共汽车数达到600辆。全年客运总量3037万人次,同比增长17.17%。

邮电通讯行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达到122.44万件,邮电业务总收入939万元。电话线路总容量达到25万门,电话线路开通量9万门,同比增长36.99%。网络宽带线路总容量达到2万门,同比增长42.86%。

各项公用事业进一步发展。开发区日供电能力50.32万千伏安,全年售电总量181969万千瓦时;日供水能力15万吨,全年总售水量3910.35万吨;供热总能力360吨每小时,年用汽总量492万吉焦;液化气储气能力195吨,天然气每小时最大流量10174立方米,年供汽总量7560吨。

环境保护

环境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推进区内单位开展ISO14000认证,全年认证单位30家,累计认证单位70家。园区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新增绿化面积72.43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面积已达到1017.68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面积269.8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9.5%。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局

二ΟΟ六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