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2)

2010-02-02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

房地产业

房地产开发力度加大,项目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房地产投资额8.82亿元,同比增长2.08%。全年推出招拍挂土地652亩,公告及预公告土地1493亩。房地产开工面积7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3万平方米。房地产项目品质有所提升,以野风、华元为代表的知名房地产公司相继进入开发区投资。沿江四平方公里的大型居住区进入筹备建设阶段,于2005年正式开工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的住房结构,满足开发区各类消费群体的居住需求。

金融、保险

金融业健康运行,服务功能日趋完善。2004年底,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7.55亿元,同比增长18.77%。其中企业存款35.62亿元,同比增长25.0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1.76亿元,同比增长13.13%。外币存款余额0.84亿美元,同比增长41.89%。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5.16亿元,同比增长14.42%。其中企业贷款余额40.35亿元,同比增长4.71%。

保险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财产保险总业务量2709万元,企业财产保险总业务量684万元,同比增长75.38%。其中财产一切险188万元,同比增长41.35%;货物运输险402万元,同比增长114.97%。

二、 改革开放

招商引资

2004年,面对国家宏观调控、要素制约加剧以及地区间招商引资的强大竞争压力,开发区积极采取措施整合全区优势资源,创新招商方式,扩大了开发区在海内外的影响,招商引资取得了显著成效。

利用外资规模快速增长。全区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3个,办理增资项目41个。投资总额10.84亿美元,同比增长30.05%;合同外资金额5.2亿美元,同比增长29.35%;实际利用外资2.9亿美元,同比增长49.65%。截止到2004年底,开发区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70家,项目总投资54.34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35.56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6.07亿美元。

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开发区注重对投资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的引进,着力引进了松下电化住设设备机器(杭州)有限公司等大项目。新引进项目中,投资总额在一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达到28个。全年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达到1375万美元,比上年提高192万美元。

招商机制逐步完善,引进项目质量进一步提高。开发区建立了招商新机制,实行项目联席会议审批制度,对投资密度和单位土地产出率等八项指标进行科学评估。全年落户项目平均投资密度比上年高出7.9万美元/亩。

外资企业增资势头强劲。全年增资项目达41个,增资项目实际使用外资1.79亿美元,占全区的61.75%。玫琳凯(中国)有限公司、杭州横滨轮胎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增资,显示出企业对开发区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实现了招商方式的内外资并举,内资项目引进取得新突破。2004年共引进内资项目191个,注册资金8.2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33个,注册资金2.87亿元。截止到2004年底,开发区共引进内资项目1583个,注册资金53.69亿元。

2004年,开发区的投资环境获得了国内外客商的普遍赞誉,被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评为中国75个城市开发区最佳开发区称号。随着开发区知名度的提升,已经形成了产业积聚的优势、区位优势和人才优势,吸引了一大批跨国公司的进驻。在“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五百强中,共有来自境外9个国家和地区的27家跨国公司在开发区投资,投资企业达到42家。一大批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如摩托罗拉、东芝电器、松下等已经成为了到开发区投资的主要力量。

对外经济贸易

在全区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对外贸易增长势头强劲。2004年,开发区实现进出口总额47.63亿美元,同比增长106.25%,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完成46.58亿美元,同比增长106.71%。出口总额完成25.41亿美元,同比增长101.4%,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完成24.65亿美元,同比增长99.53%。进口总额完成22.21亿美元,同比增长94.03%,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完成21.93亿美元,同比增长96.59%。

加工贸易出口占主导地位。全年实现加工贸易出口21.4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84.56%,占杭州市加工贸易额的57.05%。加工贸易的快速增长,进一步推动了开发区出口的扩大,并带动了一般贸易。依托出口加工区的政策优势,开发区正在创建加工贸易基地品牌。

大企业对出口的拉动作用明显。2004年,全区实现出口的企业达到132家,其中出口额在一千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9家,实现出口23.6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92.85%。出口额在一亿美元以上的企业4家,实现出口18.28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71.93%。

紧密联系国际市场,出口方向日趋多元化。2004年,与开发区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22个,其中出口产品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18个。开发区企业瞄准发达国家良好的市场前景,以美国、日本、欧盟为最大的出口市场。全年实现对美国出口6.93亿美元,同比增长29.8%;对欧盟出口6.71亿美元,同比增长154%;对日本出口4.89亿美元,同比增长96.9%。

出口产品逐渐升级,大宗产品出口作用不断增强。以笔记本电脑及其配件为代表的大宗产品出口作用突出,全年实现笔记本电脑出口额10.62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41.79%。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体作用明显。全年机电产品出口额20.86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87.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17.42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73.1%。

国家级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排名

2004年开发区各项经济指标增长幅度较大,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排名中位次有所提升。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比去年提升2位,位于第11位;工业总产值指标提升2位,位于第9位;合同外资金额提升2位,位于第10位;出口总额提升2位,位于第7位。其它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三、 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事业取得了新成绩。开发区着力抓好科技基础工作,强化科技基础管理,积极争取省、市科技部门对开发区科技工作的支持。进一步扩大了区内企业科技项目的申报面,推动孵化器项目建设。截止2004年底,开发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及外商投资先进技术企业24家。加快构筑产学研合作平台,通过互利互动的合作机制,为区内高校和企业发展科技合作、新产品开发和员工专业培训提供有效的载体。

教育

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教育体系日益完善,各级学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区内已有各级各类学校21所,其中大学14所,中学3所,小学4所。在校学生共计103975人,其中大学生97719人,中小学生6256人。各类学校共有教职员工11292人,其中专职教师6535人。全区九年义务教学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