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3)

2010-02-02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

基础教育设施进一步完善。2004年,开发区投入6000余万元,建成了下沙二小和文海实验小学,并配合建成了杭州第四中学下沙校区。三所学校均已在9月份正式开学,在校中小学生共计1898人,进一步提升了开发区基础教育的能力。

高等教育位于全省先进水平。浙江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是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高教园区。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计量学院为代表的高等院校提升了开发区的教育能力和层次,促进了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文化

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2004年,开发区充分调动了区内企业和高校的积极性,开展了“文化三进”活动,举办了22场各类文艺演出。举办了首届职工运动会和首届“十佳”歌手大赛,组建了开发区职工业余足球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区内文化娱乐场所继续增加,现有文化娱乐场所166个,比上年同期增加46个。

卫生

卫生事业上了一个新台阶,医疗卫生设施更加完善。全区共有医疗机构26个,其中综合医院1个。医疗机构拥有床位295张,医生379人。

社区建设

创新社区管理模式,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全年完成了4个新社区的组建。通过加快社区建设,加强了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促进了社会的进一步和谐。2004年,开发区顺利完成了下沙镇的“撤镇建街”工作。

四、 人民生活

人口和人口控制

2004年全区人口出生率3.4‰,人口死亡率0.7‰,人口自然增长率2.7‰。年末全区总人口197681人,其中常住人口117135人,暂住人口80546人。

就业

就业形势稳定。2004年年末,开发区就业人员共计69791人,其中工业企业从业人员58499人。职工劳动报酬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5030元,同比增长19.18%。2004年,开发区充分利用了高教园区的资源,实施了“蓝领成才”工程,累计培训项目68个,培训职工2000名。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失土农民利益得到充分保护。年末开发区参加社会保险总人数2.84万人,同比增长38.59%;参加基本医疗

保险人数2.84万人,同比增长38.59%;参加基本失业保险人数2.11万人,同比增长41.67%。开发区充分发挥区、街道、村(社区)三级作用,建立了三项救助基金,累计发放救助款52.4万元,为12883名农民购买了合作医疗。2004年,开发区建立了全国首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总会。

五、 政府管理、园区环境

政府管理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2004年,开发区以开展“强化效能建设,实现二次创业”主题年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建立健全了全公共服务等8项工作制度,清理了内部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共清理各类文件127件,其中废止规范性文件和内部规章制度46件。完善了窗口功能,简化了办事程序,新的办事大厅暨投资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完成了电子政务一期工程建设,提高了办事效率。

公用事业

城市公交发展迅速,与主城区交通网络进一步健全。全年新增加公交线路7条,新投入使用公交车193辆。年末公交营运线路22条,营运线路总长度422公里,营运公共汽车数达到450辆,全年客运总量2592万人次,同比增长72.92%。

邮电通信网络日趋完善,邮电通信行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达到432.59万件,邮电业务总收入748.97万元。电话线路总容量达到25万门,电话线路开通量6.57万门,同比增长53.02%。

各项公用事业进一步发展。开发区日供电能力44.25万千伏安,全年售电总量11.92万千瓦时;日供水能力15万吨,全年总售水量3382.48万吨;供热总能力270吨每小时,年用汽总量397.3万吉焦;储汽能力250吨,年供汽总量6981吨。

环境保护

开发区环境卫生工作取得显著效果。2004年,开发区积极开展“清洁杭州、美化下沙”和“洁美杯”争创活动,落实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全面推进企业单位开展ISO14001认证,全年认证单位12家,累计认证单位41家。园区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新增绿化面积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33%。建成区绿化面积已达到945.2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228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29%。

全面启动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工程,城市整体功能逐步改善。2004年,开发区启动了总投资6亿元,历时一年的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工程,对下沙路、开发区34平方公里和下沙街道主要道路、重点部位进行大手笔的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整个工程将改造及新建道路54.6公里,整治河渠65公里,改造绿化面积242公顷,新建绿地面积22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