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桐庐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国内贸易 商贸服务业充满活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892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6486万元,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673万元。 商品交易市场稳步发展,全县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8个,其中亿元市场1个。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93343万元,比上年增长1.6%。 连锁经营业态异军突起,商业、餐饮等行业开始向连锁商店发展,已成为我县中心城镇主要零售网点。在原有基础上涌现了景文百货、上海家得利、肯德基、上岛咖啡等一大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连锁企业。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公路路网建设发展迅速。2004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024.15公里,首次突破千公里大关。一批国、省道及县(乡)公路继续得到改善,其中通村公路工程成绩较为突出,全年完成新改建通乡(镇)村公路209.30公里;全年新建公路123.05公里,改建公路348.02公里,新增等级公路123.05公里。年末全县路面硬化里程840.04公里,公路硬化率达82.02%,初步形成县域“40分钟交通圈”。全年交通系统运输业完成货运量1833万吨,货运周转量109168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6.8%和49.1%;客运量177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5678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5%。 邮电通信 邮电通信业务稳步增长。2004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23387万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桐庐电信局电信业务收入9875万元,邮政局邮政业务收入156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6%和1.6%;浙江移动桐庐分公司业务收入8080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年末全县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2.54万门,比上年末增加4.27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8.2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5.3%,固定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36.97部/百人提高到46.24部/百人;移动电话总量19.7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3.6%。电话普及率达96.1%,移动电话普及率达50.0%。年末上网注册用户2.5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45万户。 金融保险 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4.84亿元,比年初增加8.09亿元,增长12.1%。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各项贷款余额48.51亿元,增长19.3%,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进一步好转,不良贷款全年减少17913万元。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8家保险机构全年保费收入16935万元,其中财产险3657万元;人寿险13278万元。已决赔款及给付2766万元,其中财产险2060万元;人寿险706万元。 旅游产业 旅游综合带动作用不断增强。通过几年的市场化运作,旅游业出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200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83万人次,比上年增加40.4%。景点接待游客191万人次,增长40.0%;其中接待国外和港、澳、台游客1.11万人次。全社会旅游总收入9.10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景点门票收入4165万元,增长33.3%。圆通寺、天子地、新桐庐宾馆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农家乐”乡村旅游得到推广。 房地产业 城市品位的提升,住宅消费能力的提高,道路建设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加快,促进了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95亿元,施工面积95.5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0.1%;竣工面积41.4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36.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5.5%。 市场物价 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水平上涨,但势头有所减弱。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6%。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较为明显是食品类,其中粮食上涨21.2%、淀粉及薯类上涨15.3%、肉禽及其制品上涨13.0%、蛋上涨17.0%,干鲜瓜果上涨16.0%,衣着和通讯类则分别下降1.5%和4.4%。从10月下旬开始,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菜篮子”价格已有所回落。 二、改革开放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外贸出****货总值90.30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外贸出****货总值占全县工业销售产值比重的35.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年末有外贸生产企业868家,比上年增加95家。现有外贸自营出口权企业92家,比上年增加29家,自营出口总额3.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0%。 招商引资 通过构建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改进招商方式,2004年利用外资项目40个;协议外资813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4.6%;实际利用外资4145万美元,增长32.4%。项目规模继续扩大,全年新批总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12个,协议外资7545.98万美元,分别占新批项目数的30%和协议外资额的88.58%。年末共有三资企业206家,比上年增加40家。 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参加养老保险的机关企事业单位3153个,参保人数达4.8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7%和9.9%。统筹金额1.74亿元,增长12.3%。全年共支付养老金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机关企事业单位1134个、参保人数达4万人,其中企业职工2.49万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1.51万人,参保人数比上年净增5022人。加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使4097人以“双低”标准参加养老保险。年末农村参加养老保险9.67万人,统筹养老金19万元。全县共有敬老院19个,收养老人585人;福利企业31家,安置残疾职工286人。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比上年有所提高,城镇低保标准由月人均180元提高到23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月人均90元提高到130元,年末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481人。 三、社会事业 科技 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提升县域科技综合实力。全县组织实施企业研发中心,引导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成果推广,探索与高校科技合作。今年申报国家新产品1项,国家火炬计划1项,国家星火项目1项;科技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809人,比上年增加738人。其中高级职称224人;中级职称3607人;初级职称10978人。 技术创新体制不断完善。全县认定登记技术合同46项,合同成交额1182万元,比上年增长22.5%。 教育 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整体教育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巩固率99.81%,高中入学率88.51%。全县共有全日制小学62所,在校学生28386人,全年新招生4059人,毕业4968人。全县共有普通中学32所,在校学生24912人,其中高中学生6847人;全年新招生7554人,其中高中学生2601人;毕业学生8443人,其中高中学生1839人。全年输送大中专(含技校)生2727人,比上年增加157人。全县共有幼儿园158所,在园幼儿10615人。成人教育发展良好,全年广播电视大学在校大中专学生1740人;毕业697人,比上年增加443人。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299人次,获得单科结业1020科次,本年毕业124人。县委党校(行政学校)、电大桐庐分校、教师进修学校、卫生进修学校、培训中心(“五校一中心”)资源整合,为做大做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成人教育培训基地打好基础。实施“名师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启动基础教育资源整合方案,创建省级教育强镇3个,省级示范学校4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