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桐庐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邮电通信 邮电通信事业持续发展。2003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21496万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桐庐电信局电信业务收入8772万元,邮政局邮政业务收入153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9%和11.4%;浙江移动桐庐分公司业务收入7012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年末全县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8.27万门,比上年末增加7.2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4.5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9.9%,固定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31部/百人提高到37部/百人;移动电话总量14.3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8.8%。电话普及率73.3%,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达36.4%。年末上网注册用户1.0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0.73万户。 金融保险 金融与经济呈现出良性循环态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6.75亿元,比年初增加14.64亿元,增长28.5%;各项贷款余额40.67亿元,比年初增加10.41亿元,增长34.4%,其中短期贷款24.46亿元,占60.1%,中长期贷款13.43亿元,占33.0%。贷款规模的扩大,较好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09.47亿元,比上年增长35.0%;现金支出213.66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净投放4.19亿元,比上年多投放1.96亿元。不良贷款有较大幅度下降,全年减少16822万元。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县保险机构保费收入17142万元,比上年增长33.6%,其中财产险3113万元,增长22.2%;人寿险14029万元,增长36.4%。保险赔款金额2808万元,比上年上升45.1%,其中财产险1977万元,增长34.9%;人寿险831万元,增长77.1%。赔付率为14.5%。 旅游产业 旅游业由于受“非典”负面影响,对旅游业带来一定冲击。全县共接待游客201.6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0.4%。景点接待游客136.29万人次,下降28.2%;其中接待国外和港、澳、台游客0.6万人次。全社会旅游总收入7.10亿元,比上年下降2.9%,其中景点门票收入3123万元。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房地产开发投资8.06亿元,比上年增长87.0%;施工面积68.2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3%;竣工面积14.5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5.8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0%。 市场物价 居民消费价格运行平稳。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3%,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3%。在八大类消费性支出中,娱乐教育文化服务、食品、居住、交通和通讯类分别比上年上升3.0%、2.7%、1.6%和1.4%;衣着类、烟酒及用品类、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分别下降1.7%、1.5%、0.5%、0.3%。 二、改革开放 对外贸易 积极实施外贸出口产品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拓展产品出口增长点,外贸出口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实现外贸出****货总值70.05亿元,比上年增长39.0%,增幅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外贸出****货总值占全县工业销售产值比重的34.3%,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年末有外贸生产企业773家,比上年增加230家。现有外贸自营出口权企业67家,比上年增加23家,自营出口总额2.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9%。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形势喜人。2003年全县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76个,实际引进县外资金18.08亿元,同比增长54.9%。其中利用外资项目50个;协议外资56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2.9%;实际利用外资3131万美元,增长73.8%。引进县外境内项目226个,实际引进县外境内资金15.49亿元,比上年增长52.2%。 年末共有三资企业166家,比上年增加29家。项目规模继续扩大,全年新批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4个,协议外资4100万美元,分别占新批项目数的8%和协议外资额的72.8%。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依法扩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大了基金征缴力度。年末参加养老保险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有3011个,人数达4.40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0%和10.4%。统筹金额1.53亿元,增长8.0%。全年共支付养老金1.44亿元,比上年增长6.8%。农村参加养老保险9.68万人,统筹养老金40万元。 基本医疗保险面不断扩大。年末参保的机关企事业单位875个、3.49万人,其中企业职工2.17万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1.32万人。 努力推动福利事业社会化进程,完善帮困救助信息平台,开展机关干部的帮困结对等。年末共有敬老院23个,收养老人255人;福利企业33家,安置残疾职工232人;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走向规范,年末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820人。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071人,比上年增加2842人。其中高级职称251人,增加65人;中级职称3281人,增加1186人;初级职称10539人,增加1591人。 “科教兴县”战略深入贯彻实施。全县共举办科普讲座10期,受教育的各级干部群众达1200余人次;举办农民科技培训班55期,受训群众达6000人次;组织科技下乡15次。全年列入计划的各类科技项目92项,其中科研示范项目14项,星火计划项目10项,新产品开发项目12项。完成科技项目81项,其中5项通过省级鉴定,7项通过县级评审。 技术创新体制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全县认定登记技术合同36项,合同成交额965.2万元,比上年增长18.6%。网上技术市场一年来共签约难题招投标项目15项,合同金额达1810.5万元。 教育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整体教育水平有了新的提高。2003年小学入学率达100.0%,初中巩固率99.7%,高中入学率81.7%。全县共有全日制小学69所,在校学生29086人,全年新招生4737人,毕业6536人。全县共有普通中学34所,在校学生25914人,其中高中学生6098人;全年新招生8793人,其中高中学生2267人;毕业学生8538人,其中高中学生1404人。全年输送大中专(含技校)生2570人,比上年增加368人。全县共有幼儿园198所,在园幼儿10395人。成人教育发展良好,全年广播电视大学在校大中专学生1917人,比上年增加85人;毕业254人,比上年增加178人。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3007人次,获得单科结业1382科次,本年毕业157人。 积极发展多元办学。年末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3所,在校学生3543人。特殊教育继续得到重视。 文化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开展各类大中型文化活动39次;共接待文艺团体112个,下农村演出800场;共举办书画展、故事比赛、剪纸比赛等活动11场次;放映电影962场。 文艺创作取得新成果。全年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6项、市级8项、县级1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