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桐庐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2 杭州市桐庐县统计局

200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中共桐庐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县,努力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团结协力,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主要经济指标达到了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着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国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持续快速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据初步核算,2003年实现全县生产总值(GDP)78.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比全省平均增幅高出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亿元,比上年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48.92亿元,比上年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20.43亿元,比上年增长8.9%。从构成看,三次产业占全部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12.3∶60.3∶27.4调整为11.4∶62.5∶26.1。全县人均GDP为19850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8%,按现行汇率折算达2400美元,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政收入增势良好。财政总收入达到73796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34.1%,其中上划中央财政3766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6131万元,同口径分别比上年增长25.6%和44.3%。财政总支出46925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1.3%。

农业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200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25亿元,比上年增长8.2%,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

农业产值为7.84亿元,比上年增长6.4%。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茶叶、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扩大,促进了种植业产值的较快增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3.62万亩,比上年减少1.82万亩,下降7.2%;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7.56万亩,比上年增加0.76万亩,增长4.5%。

林业生产朝着生态公益林、经济林的方向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68公顷;幼林抚育面积2313公顷;封山育林面积1011公顷。全年实现林业总值0.88亿元,比上年增长6.0%。板栗产量2034吨,比上年减少9.6%。采伐木材4.78万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3.3%。

畜牧业结构向规模养殖调整。全年肉类总产量19180吨,禽蛋2765吨,蚕茧2839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7%、34.7%和6.1%。实现畜牧业产值3.51亿元,比上年增长9.7%。

渔业生产结构性增长趋势明显。甲鱼养殖技术和方式的转变,虾、蟹等水产品的品种优化、品质提高提升了渔业生产的产出效益。全年水产放养面积1539公顷,水产品产量5291吨,同比分别增12.9%和16.4%。实现渔业产值1.02亿元,比上年增长20.0%。

农业结构渐趋合理,农、林、牧、渔各产业的比重从2002年60.2∶6.8∶26.1∶6.9发展到2003年的59.2∶6.6∶26.5∶7.7。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建设卓有成效,全年完成土石方430万立方米;投入资金30764万元(不包括劳动力折价),比上年增长55.8%。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6.6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5.3%。年末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4.04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6.43千公顷。农林牧渔业生产用电量3147万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9.6%;化肥施用量(折纯)8469吨。

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县财政投入支农资金4210万元,比上年增长27.7%;金融系统农业贷款年末余额5.0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8.7%。

工业

工业经济扩量增效成效显著。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45.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2%,占全县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5.2%上升到57.7%,提高2.5个百分点。全社会实现工业总产值211.48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县属工业总产值209.36亿元,同比增长26.4%。全社会工业销售产值206.46亿元,增长25.0%,其中县属工业销售产值204.34亿元,增长26.5%。在县属工业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工业)达298家,比上年增加59家;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68.98亿元,同比增长34.2%,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的32.9%;规模企业实现利税5.35亿元,其中利润3.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6.6%和44.0%。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40.38亿元,同比增长23.9%。

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工业效益总体水平有所提高,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60%,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

工业投入增势强劲。2003年全县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21.52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其中乡镇投入20.43亿元,比上年增长43.5%。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强势增长。2003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56亿元,比上年增长45.1%。按规模分:限额(500万元,下同)以上投资25.01亿元,增长59.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6.92亿元;工业投资11.44亿元,增长54.2%;房地产投资8.06亿元,增长87.0%。限额以下投资15.55亿元,增长26.4%。其中农户投资2.29亿元,增长41.6%。

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分水江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已累计完成土建工程量的69.3%,移民动迁35%以上;16省道桐庐至焦山段改建如期竣工,05省道建设进展顺利;雪水岭隧道顺利贯通,杭千高速公路桐庐段建设按时开工,城市防洪工程三期基本完成,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主体建成。

全社会房屋施工面积23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5%;房屋竣工面积122.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3%。

建筑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县共有建筑企业45家,其中二级企业3家,三级企业42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1亿元,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7.5万元/人。

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持续旺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3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17.11亿元,占81.7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8.49亿元,增长13.4%;餐饮业零售额2.3亿元,增长7.3%;其他行业零售额0.14亿元,增长50%。

商品交易市场稳定发展,全县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5个,其中亿元市场1个。

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9.36亿元,比上年增长2.2%。

交通运输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运输能力明显提高。2003年,交通系统运输业共实现货运量69万吨,比上年增长10.2%,货运周转量5563万吨公里;全年客运量达18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7177万人公里。

公路网络日益完善。2003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881公里,一批国道、省道及县(乡)公路继续得到改善,全年新建51公里、改建公路118公里,其中水泥路102公里,柏油路16公里。新增等级公路里程51公里。年末,全县路面硬化里程715公里,公路硬化率达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