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璧山县统计局 2008年3月31日 2007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抢抓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战略机遇,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全县经济增长创新高、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 综合 经济增长创十年新高。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506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7.3%,增速同比加快2.8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创重庆直辖十年来璧山经济发展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235万元,同比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549313万元,同比增长21.4%;第三产业增加值263521万元,同比增长12.7%。按常住人口计算,200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583元,同比增长19.1%。 表1 2007年璧山县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万元 指 标 2007年 比上年增长% 璧山县地区生产总值 905069 17.3 第一产业 92235 7.1 第二产业 549313 21.4 工业 505309 23.0 建筑业 44004 8.9 第三产业 263521 12.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8474 14.8 批发和零售业 72109 12.3 住宿和餐饮业 12193 10.9 金融业 21499 15.1 房地产业 23297 13.5 其他服务业 85949 11.3 经济结构进一步稳固。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60.7:29.1。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5.8%,提高1.7个百分点,拉动全县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成为全县经济加快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614542万元,同比增长29.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67.9%,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受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8%。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4.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5.2%,消费品价格上涨3.4%,非食品价格上涨1.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6%,工业品价格下降0.6%。在食品类中,水产品价格上涨2.8%,粮食价格上涨3.4%,鲜菜价格上涨38.1%,鲜蛋价格上涨8.8%,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22.6%,猪肉价格上涨49.3%。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全县从业人员40.43万人,比上年增加0.9万人,同比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1.06万人,同比下降3.5%;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6.04万人,同比增长3.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3.33万人,同比增长6.6%。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034人,同比增长43.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08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6%。培训农村劳动力469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7590人,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累计总人数达到179547人。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仍显突出;经济总量不大,其发展速度横向比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工业投资推进不够快,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发展后劲不足,持续保持高位增长压力增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于第二产业发展,增长缺乏持续拉动力;农民增收基础还不够稳固,实现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任重道远;市场物价上涨较快,影响了人民生活和企业生产。 二、农业 2007年,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战胜了百年不遇特大暴雨洪灾的影响,使我县农业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0032万元,同比增长9.4%。其中:农业总产值68825万元,同比增长8.2%;林业总产值2456万元,同比增长64.6%;牧业总产值71431万元,同比增长11.2%;渔业总产值5928万元,同比下降5.7%;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总产值1392万元,同比增长3.8%。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51374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4035公顷。 表2 2007年农村经济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产量 吨 170889 3.6 蔬菜产量 吨 284182 9.1 水果产量 吨 65845 8.7 肉类总产量 吨 60135 7.5 禽蛋产量 吨 7126 -10.0 水产品产量 吨 10773 -8.8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全年水果、蔬菜、禽兔、花卉苗木四大主导产业产值达到90856万元,同比增长20.2%,其总量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60.6%。粮猪产值44996万元,同比增长28.5%,其总量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30.0%。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7年,在全国、全市宏观经济形势有利于我县工业支柱行业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县继续大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狠抓工业生产,全县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发展水平,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05309万元,同比增长23.0%,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6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73127万元,同比增长28.0%。 表3 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皮鞋 万双 6233 3.2 汽车、摩托车配件产值 万元 650995 27.8 水泥 万吨 82.7 -33.2 摩托车 辆 45294 -45.0 钢材 万吨 15.43 36.1 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年初的172户增加到196户,净增24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26377万元,同比增长36.8%,其中: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1525万元,同比增长49.1%;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74852万元,同比增长3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工业企业18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39669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9033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3%和37.3%,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56.8%和55.7%。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利润增长显著。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7.5%,同比提高23.5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税116444万元,同比增长44.1%,其中利润78538万元,同比增长5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