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县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7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继续以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抓住机遇,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快速、健康、稳定、协调发展。据初步统计,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县属工农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达到32.6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全年财政收入完成14530万元,比上年增长21.0%。实现了“五年五大步”的目标。 一年来,在我县的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业产业化进程较慢,农民增收的途径不明显;国有、城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较差,亏损仍较严重;破产企业的增加,致使下岗职工增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必要措施逐步解决。 一、第一产业(农业) 1997年,全县农村继续认真贯彻党的农村政策,深化改革,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稳定粮食生产,保证了粮经作物同时增长,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1997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47201万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种植业产值27778万元,增长1.1%,林业产值589万元,下降25.1%,牧业产值16202万元,增长4.2%,渔业产值2633万元,增长28.0%。农业商品产值达到44618万元。 年内,全县肉猪出栏率为101.8%,比上年增加5.8个百分点。 渔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7120吨,比上年增长28.5%。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1997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4%,农用载重汽车465辆,比上年增长了14.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8588万吨,比上年下降2.6%,农村用电量11000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36.4%。 1997年,全县乡镇企业积极增加投入,乡镇企业继续保持了迅猛增长的势头,乡镇企业已成为我县经济的重要支柱。全年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按90年不变价格计算)37.5亿元,比上年增长45.3%,乡镇企业营业收入达到40.7亿元,比上年增长50.2%,实现利润13868万元,比上年增长86.7%,完成税金11432万元,比上年增长37.0%。年末,全县乡镇企业个数10386个,从业人员达到66466人。 二、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一)工业 1997年,全县工业战线积极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程,强化企业管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全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278939万元,比上年增长34.4%,其中,全民工业产值4340万元,下降29.0%,集体工业产值69821万元,比上年增长22.7%,联户和个体工业产值204778万元,比上年增长45.0%。在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产值131101万元,重工业产值147838万元,轻重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7.0%和53.0%。 1997年,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产品产销率95.69%,资金利税率0.81%,增加值率26.03%,成本费用利润率-3.88%,劳动生产率7421元/人,流动资金周转次数1.21次,经济效益综合指数43.79%,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建筑业 1997年,全县加快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的步伐,旧城改造工作进展顺利,县城面貌大为改观,投资完成额大幅度增加,县的三大重点工程——璧青高等级公路、璧城110KV送变电站、盐井河水库已在年内相继动工。 1997年,全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到60127万元,比上年增长58.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10698万元,增长65.5%,房地产投资完成额10433万元,增长2.4倍。在投资完成额中,生产性投资完成额30194万元,比上年增长71.9%,非生产性投资完成额29933万元,比上年增长47.3%。全年新增固定资产47615万元,比上年增长69.5%;全年竣工房屋面积1115890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816504平方米。 三、第三产业 (一)运输邮电业 1997年,全县交通战线通过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提高了运输能力,为我县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年全县完成货运量163万吨,货物周转量1285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3%,完成客运量831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685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6.9%。年末,全县拥有载货汽车1124辆,客车265辆,出租车65辆。 邮电通讯事业蓬勃发展,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294万元,比上年增长30.8%。全年报刊发行量633万份,比上年增长51.4%,电报(去报)158百份,比上年下降39.0%,长途电话(去话)52725百次,比上年下降3.2%。年末,全县拥有电话机户数23022户,比上年增加7548户,其中,农话用户10063户,市话用户12959户;拥有无线寻呼6515户,拥有移动电话机1842部。 (二)批发零售贸易业 1997年,全县商业、供销企业进一步调整经营机制,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积极组织货源,保证了市场繁荣和物价稳定,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 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100万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全民所有制7155万元,占11.3%,集体所有制12095万元,占19.2%,股份制经济1840万元,占2.9%,私营及个体29010万元,占46.0%,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13000万元,占20.6%,比上年增长31.8%。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46082万元,比上年增长32.6%。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6240万元,比上年增长0.6%。 年内,国合商业纯购进总额42598万元,其中,农副产品总额7684万元;国合商业纯销售总额45753万元,国合商业年末库存总值13760万元。 (三)科技、教育、卫生、体育事业 1997年,全县继续坚持“科技兴县”战略,积极实施科技项目,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共同进步。全年开展科技研究项目22项,其中,市级星火计划及科技攻关项目3项。年末全县拥有科研机构12个,县级学会、协会29个,会员达到4100人,乡镇科技协会26个,会员达到1500人。 文化战线继续坚持“双百”方针,城乡文化市场繁荣,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拥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化站26个;年末拥有电影院8个;拥有录相放映点24个,拥有歌舞厅162个,其中,卡拉OK厅98个,舞厅8个,音乐茶座56家。年末拥有广播电视台(站26个,有线电视用户达3万余户,广播覆盖率达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