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县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教育事业继续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加强“普六”“普九”工作,增加教育投入,教育事业得到稳定发展。全县3-6岁幼儿入园率为70.8%,全年入园幼儿7861人,7-12岁儿童入学率99.65%,14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6%。1997年,大中专院校在我县录取学生1340人,其中,大专37人。年内,各类学校招生16374人,其中,中学7876人,小学7535人,职业中学738人;各类学校毕业生15742人,其中,中学7612人,小学7443人,职业中学493人。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学校289所,其中,中学37所、小学245所,职业中学4所;拥有在校学生75469人,其中,中学20616人,小学53122人,职业中学1006人;拥有教职工4799人,其中,专任教师4407人;拥有幼儿园256所,幼儿班349个,在园幼儿11930人,幼儿教师395人。 卫生事业加强预防保健工作,完善农村医疗卫生网络,进一步改善医疗设施,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56个,病床1091张,拥有卫生人员137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11人;全县拥有医生591人。农村村级设立医疗点396个,拥有乡村医生及卫生员481人,其中,乡村医生352人,乡村卫生员129人。 体育事业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狠抓学体业训工作,体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年内,组团参加了重庆市第一届青运会,取得了总分名列第四名、金牌总数名列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全年共组团出席市级以上体育竞赛16次,参赛运动员310人(次),共获得金牌21枚,银牌23枚,铜牌25枚;成功地举办了璧山县第一届运动会,参加人员达1500人;举办县级体育竞赛41次。 四、人民生活 随着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城乡人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储蓄存款增加。 1997年末,全县拥有职工25104人,比上年增长0.2%,其中,全民单位职工16981人,增长0.2%,集体单位职工6568人,增长4.9%。全年职工工资总额达到10309万元,比上年增长5.2%,职工全年平均工资4150元,比上年增加232元,增长5.9%,其中,全民单位职工人平4524元,增加205元,增长4.7%,集体单位职工人平3373元,增加384元,增长12.8%。 年内,下拨民政救灾款32.14余万元,救济2213户,发放救灾扶贫周转金15万元,发放特困扶贫专款12.8万元,扶持特困户1600户;规划扶持贫困户3000户,当年脱贫1839户。年末拥有敬老院28所,床位1404张,供养五保对象627人。 年内安置待业青年2018人,拥有城乡个体工商户17513户,从业人员达到66105人,私营企业378户,从业人员9483人。 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表明,1997年,全县农民人平总收入达到2989元,比上年增长11.0%,人平纯收入达到2227元,比上年增长16.3%,农民人均生产费用支出656元,增长1.2%,人均生活费用支出2004元,增长14.5%。年末,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自行车32辆,缝纫机24架,手表260块,电视机96台,收录机16台,电风扇128台。 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30886万元,比上年增长19.1%,人均储蓄余额达到2200元,比上年增加352元,增长19.0%。 五、人口和计划生育 1997年末,全县总人口为595041人,比上年增加346人,增长0.06%,其中,男性人口309536人,增加207人,增长0.07%,女性人口285505人,增加139人,增长0.05%。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52.0%和48.0%,男女性别比为108.42(女=100)。 全年出生人口5684人,比上年减少1056人,出生率为9.56‰,死亡人口3861人,比上年减少143人,死亡率6.49‰,人口自然增长率3.07‰。 1997年,全县计划生育率93.68%,比上年增加5.3%,晚婚率36.50%,比上年增加2.96%,计划外生育366人,比上年下降5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