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昌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重庆市荣昌县统计局

#房地产业 97136 11.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5285万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商品住宅投资49836万元,增长29.8%。完成开发土地面积23.06万平方米,增长0.9%。商品房施工面积275.69万平方米,增长101.2%;商品房竣工面积31.76万平方米,下降26.2%。商品房销售面积58.41万平方米,增长20.8%,其中商品住宅55.24万平方米,增长26.0%。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820万元,比上年增长24.3%。分地域看,县级消费品零售额132612万元,增长25.2%;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86208万元,增长23.7%。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41296万元,增长23.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69097万元,增长30.0%;其他行业零售额8427万元,增长17.6%。

图5  2005—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销售收入426699万元,增长32.9%,其中批发业增长31.6%,零售业增长33.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88925万元,增长39.1%。

六、对外经济与引资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60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9.2%。其中,出口5835万美元,增长40.6%;进口225万美元,增长9.8%。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561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666万美元。

图6  2005—2008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实际利用外资1127万美元,增长189.7%。外派劳务341人。

全年新签约项目178个;合同投资总额73.13亿元,增长1.19倍;实际到位资金33.04亿元,增长1.07倍。实际利用重庆市外境内资金108484万元,增长101.2%;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利用内资96009万元,增长117.6%。

七、交通、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8891万元,比上年增长14.6%。

全年公路客运量完成23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6%;公路旅客周转量81209万人公里,增长17.8%;公路货运量完成287万吨,增长18.1%;公路货物周转量11056万吨公里,增长19.1%。水路客运量19.8万人,下降19.8%;水路货运量13.5万吨,下降2.2%。

到年末,全县拥有民用汽车2313辆,其中私人汽车768辆,城市公共汽车营运车52辆,出租汽车160辆。

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1868.62公里。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高速公路)29.8公里,省道131.55公里,县道232.39公里,乡道327.05公里,专用公路11.58公里,村道1136.25公里。按技术等级分:等级公路1402.7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9.8公里、一级公路8.58公里、二级公路124.56公里、三级公路91.06公里、四级公路1148.75公里,等外公路465.87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238万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261万元,增长12.5%;电信业务总量15977万元,下降2.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14.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5.02万户。

八、财政、金融

全年,县域财政总收入达到156012万元,增长60.5%。县级财政收入105883万元,比上年增加38715万元,增长57.6%。其中:一般性财政收入61160万元,增长53.4%;政府性基金收入44723万元,增长63.8%。从税收看,全年共完成县级税收收入31552万元,增长40.5%。其中:增值税8058万元,增长35.7%;营业税7400万元,增长40.1%;企业所得税3247万元,增长61.9%;个人所得税1748万元,增长45.8%。全年财政支出172167万元,增长46.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23205万元,增长37.2%;基金支出48962万元,增长75.8%。

图7  2005—2008年县级财政收入

 

到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936351万元,增长31.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690880万元,增长30.7%。定期储蓄余额增长22.9%,活期储蓄余额增长49.6%。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47847万元,增长61.5%,其中个人消费贷款增长115.1%。从贷款期限看,短期贷款增长7.4%,中长期贷款增长106.8%。金融机构不良贷款14327万元,不良贷款率4.1%。

图8  2005—2008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九、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完成荣昌县城乡总体规划专家评审以及主城40公顷修建性详规编制工作。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3.65亿元,南部新区和西部宜居区干道、北部新区支次干道、海棠大道延伸段等市政道路建成通车,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投入使用,城市配套功能不断完善。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达到36.4%,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完成全年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社会化学需氧量(COD)5363吨,比上年下降2.2%。全社会二氧化硫排放量15739吨,下降1.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6%,下降3.5个百分点。全年52周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主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7%,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县森林面积达到52.53万亩,森林覆盖率32.6%。城区绿地总面积737公顷,绿地率42.1%,绿化覆盖率46.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33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42.11平方米。

十、教育、卫生

全县中等职业学校4所,招生1871人、在校生4924人、毕业生971人,教职工335人,其中专任教师261人。普通中学37所(含4所高完中),招生14175人、在校生40726人、毕业生12312人,教职工2776人,其中专任教师2364人。小学193所,招生9053人、在校生52012人、毕业生9437人,教职工3093人,其中专任教师2733人。全年全县中学的毛入学率为96%,小学的入学率为100%。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班毕业率均为100%;初中的流失率为2.84%,小学的流失率为0.91%。

图9  2005—2008年各类教育招生人数

 

到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7个(不含诊所、医务室、卫生所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1250张,卫生机构人员总数163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29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601人、执业助理医师352人、注册护士425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逐步健全,问题奶粉事件得到妥善处理。

十一、人口与就业、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65.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87万人。按户籍人口统计,年末全县总人口为830708人,比上年末增加3221人;人口性别比为105.5;全年出生人口9994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4,出生率为12.1‰;死亡人口7841人,死亡率为9.5‰;自然增长率为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