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重庆市綦江县统计局

六、商贸流通

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消费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为城乡居民扩大消费创造了条件,消费品市场摆脱了近几年的沉闷局面,居民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8%,按所在地分组看,在县城实现9.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在县以下实现1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按行业分组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16.8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餐饮业实现3.29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他实现4981万元,比上年增长148.9%。

七、对外贸易、旅游业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全县推出招商项目51个,协议引资5.41亿元,实际引进县外资金4.18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全年进出口总额858万美元,其中出口799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4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4.3%。

2004年,通过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全县旅游格局逐渐形成,古剑山旅游区被确定为"重庆市十大旅游精品"项目,已有挂牌三星级旅游饭店1家,准二星级旅游饭店1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度假村18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1200人。全县共接待游客2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4%,旅游收入4436万元,比上年增长19.9%。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通过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监管,狠抓增收节支,推进依法理财,强化收支管理,使全县财政收支均有较快增长,确保了全县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2004年,实现辖区内财政总收入50270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27373万元,比上年增长17.2%,一般预算收入20378万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工商税收13602万元,比上年增长17.6%,增值税5434万元,比上年增长12.0%,营业税3321万元,比上年增长45.8%;基金收入6995万元,比上年增长31.1%。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66797万元,比上年增长45.5%,一般预算财政支出59299万元,比上年增长16.9%。生产性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保和社会救济支出等均有大幅度增长。

金融业发展平稳。2004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4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年末金额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7亿元,比上年下降6.1%,其中,工业贷款4.86亿元,比上年下降28.5%,农业贷款4.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商业贷款2.71亿元,比上年下降48.6%,私营个体贷款2.08亿元,比上年增21.7%,固定资产贷款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在各项贷款中,不良贷款4.72亿元,比上年下降52.7%。

保险体制不断完善,居民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全县保险事业持续发展。2004年,全年保费收入6804万元,全年共有12508户参加财产保险,城乡居民16.6万人,投保各类人寿保险,全年处理各类赔损案件6510件,比上年减少1696件,下降20.7%,支付赔偿金额1545万元,比上年下降8.3%。

九、城镇建设管理

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创建"山水园林卫生城市"的目标,城镇建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4年城镇化率达到30.7%,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2004年在城区新安路灯165盏,新设交通标志牌215套,铺设电缆640米,安装灯杆30根,射灯134盏,三防灯260盏,新增轮廊灯3470T,霓虹灯1820米,新增城区绿化面积62200M2。

加强了城市管理,提升了城市形象。城区2000盏路灯确保亮灯率95%以上;更换下水道井盖68套,疏通管沟1000余米,清运淤泥10余吨,新设便民张贴栏32个。全年共组织全民创卫日活动12次,清运垃圾1000余吨,清除乱贴物9000余张;审批户外广告许可89件,暂扣、没收违规设置和不规范广告牌372块,没收广告宣传品3000余件;增设入城洗车场23个,开展城区"十乱"大型整治活动4次,专项整治9次,查处违规摆摊设点1000余件;查处乱停乱放车辆203辆,查处乱张贴案件340余件,清除乱喷涂广告7000余条;在电视台开设"共创清净家园"专栏、"TV曝光台",对城市管理中的好人好事进行宣传,对负面问题进行曝光,有效地提高了市民的城市意识和环境意识。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4年,继续坚持"科教兴县"战略,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科协正式命名綦江县为"全国科普示范县"。通过举办科技三下乡活动、农业产业化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全国科普日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在全县营造起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科普氛围。

2004年,教育事业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促进全县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2004年,全县中、高考成绩再上新台阶,中考联招上线1394人,上线率13.8%,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高考上线1479人,比上年增加357人,上线率82.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面启动特色教育和"512"工程,50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10所体育特色学校,50所文明礼仪示范学校,20所家长示范学校,10所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建设5所市级示范、重点学校,10所县级示范、重点学校,治理改变20所薄弱学校的"512"工程全面实施。2004年底,全县共有普通中学61所,当年招招生16167人,在校生36630人,毕业生11584人,职业中学10所,当年招生2941人,在校生8894人,毕业生2408人;小学357所,当年招生11936人,在校生84214人,毕业生1307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43%。成人教育和幼儿教育也得到全面发展。

十一、卫生、文体广电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卫生医疗机构及药品市场明显规范和好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系统初步形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稳定推进,卫生防疫,预防保健工作进一步提高。2004年末,全县卫生机构(不包含诊所,下同)41个,拥有病床2168张,卫生技术人员1955人,其中,执业医生707人,注册护士67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