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重庆市万州区统计局


饮料酒(千升) 62563 6.1

碳酸钠(万吨) 63.96 596.8

水泥(万吨) 121.54 4.1

纱(吨) 26182 93.4

榨菜(吨) 69530 -1.8

重点企业支撑作用凸显。16户重点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7.4亿元,比上年增长88.9%,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55.4%。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1亿元,增长94.3%,占规模以上企业的56.3%。重点企业中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的工业企业有3户,超过5亿元的工业企业有8户。

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增强。大全1500吨多晶硅、光电科技园一期等24个项目竣工投产,重庆宜化联碱扩产、长安跨越专用车等20个项目加快推进,红太阳20万吨双甘膦、兰花1000吨单晶硅及切片等22个项目开工建设,重庆宜化亚氨基二乙腈、太白酒业4万吨大曲酒等20个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工业园区完成开发投资2.5亿元,新增开发面积2平方公里,新建成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配套服务用房3万平方米,新入园项目24个。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85亿元、同比翻两番,财政收入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渝东开发区引进重大项目10个,完成财政收入1.83亿元,增长51%。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区有建筑企业160家,其中,一级企业10家,二级企业53家。全年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3.8亿元,比上年增长56.7%。

四、固定资产投资

面对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冲击,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从“双防”到“一保一控”再到“保增长”的多次调整,我区迎难而上,提前谋划,积极应对,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8.1亿元,比上年增长54.5%。其中,建设与改造投资177.3亿元,增长55.0%,房地产开发投资20.8亿元,增长50.7%。

图42003年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速(亿元,%)

从产业投向看,实现一产业投资9.5亿元,同比增长58.1%;二产业投资95.5亿元,比上年增长64.0%;三产业投资93.0亿元,增长45.3%。投资产业结构比由2007年度的4.7:45.4:49.9变为4.8:48.2:47.0。

从行业投向看,农林水投资9.5亿元,比上年增长58.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8%;工业部门投资92.5亿元,增长68.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6.7%;交通邮电投资26.9亿元,增长46.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3.6%;文教卫生投资6.1亿元,增长72.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1%。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2008年,全区重点建设项目39项,完成投资5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9.3%。

五、内外贸易和旅游

2008年,我区加快商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在迎接奥运火炬传递、三峡国际旅游节、中国三峡中药博览会、三峡美食节等一系列活动的共同推动下,消费品市场进一步繁荣,销售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8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分行业看:全区批发和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亿元,增长27.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亿元,增长41.6%。分城乡看: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4亿元,增长30.1%,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亿元,增长27.2%。

图52003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速(亿元,%)

国内贸易加快发展。贸易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82.2亿元,比上年增长51.5%。后街金座商业广场、颐高数码城、桐君阁万州医药物流中心、渝东北农资配送中心等建成开业,沃尔玛购物广场即将建成。社区商业蓬勃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面实施。

住宿餐饮业繁荣火爆。全年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16.3亿元,比上年增长44.9%。2008年,万州美食城引进餐饮服务企业8户,美食城实现营业收入1.6亿元,增长66.4%。举办火锅文化节,王牌路火锅特色餐饮一条街生意红火,14户餐饮企业入驻。福斯德、后街金座、北滨路等地餐饮一条街初具规模。

对外贸易运行形势良好。全年完成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996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进口5102万美元,增长11.5倍,出口4860万美元,增长83.1%。成功承办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经贸洽谈会。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51个,到位资金52.4亿元,增长19.6%。到位对口支援无偿援助资金9015万元。实际利用外资2928.7万美元,增长28.8%。

图62003年以来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速(万美元,%)

库区旅游服务中心地位凸显。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59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3.98亿元,增长55.7%;接待海外游客1.03万人次,下降18.2%,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5.8万美元,增长0.7%。接待过夜游客153.15万人次,增长19.8%。

六、交通和邮电

2008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客货运输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货运量3120万吨,增长28.0%。完成全社会客运量9543万人次,增长38.8%。

交通枢纽建设扎实推进。2008年末全区公路里程达到5016公里,比上年增长1.7%。万云高速公路通车,万利、绕城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提速。宜万铁路开始铺轨,渝万城际铁路和达万铁路电气化改造预可研报告通过铁道部专家组评审。江南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投入使用,港口码头秩序进一步规范。完成万州机场安全设施Ⅱ类工程,新开通万州至温州航线。

年末全区民用汽车拥有量2.48万辆,比上年增长18%,其中私人汽车2.19万辆,增长15%。

邮电业务平稳增长。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收入6.32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84亿元,增长19.8%;电信业务收入5.48亿元,增长7.9%。2008年末,全区固定电话用户36.1万户,减少6.3%,移动电话用户78.2万户,增长30.5%。互联网用户数7.83万户,增长30.5%。

七、财政、金融、保险和证券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4.74亿元,比上年增长70.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99亿元,增长35.6%。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支出41.37亿元,增长55.6%。其中一般性财政支出31.7亿元,增长49.1%,一般性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交通运输的支出分别增长25.5%、79.1%、44.7%和92.4%。用于科技和环境保护的支出分别增长40.7%和18.2%。

图72003年以来财政收支情况(亿元)

金融运行平稳,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至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300.2亿元,比年初增长20.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08.5亿元,增长18.5%。贷款余额110.4亿元,比年初增长9.9%。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51.1亿元,现金支出731.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