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黔江区统计局 2005年2月22日 2004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因势利导,积极顺应国家“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调控政策,有效应对国家宏观调控给我区经济带来的压力,全年国民经济实现平稳协调发展,农村经济增长迅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财政收入再创新高,金融运行平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初步统计,200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9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14.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8.37亿元,增长13.5%。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9.5:51.7:28.8调整为2004年的20.8:50.1:29.1,第一产业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快速,全年实现增加值10.93亿元,比上年增长19.1%,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3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投资出现较大起伏,城镇化进程缓慢,产业化水平低。 一、农村经济 2004年在国家加大扶持农业、农村政策力度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有利因素推动下,全区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2004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1.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粮食生产获得丰收,粮食总产量25.71万吨,增长7.9%;烤烟产量9320吨,增长5.9%;油料产量13868吨,增长11.4%。 畜牧业加速发展,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4.6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1.2%,比重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3.89万吨,增长10.2%;出栏生猪50.37万头,增长10%。年末生猪存栏35.79万头;牛存栏8.02万头;羊存栏5.04万只。 七个农业产业化十万工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初步形成农产品加工流通型龙头企业17家,年产值突破4000万元。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2004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3%,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拉动gdp增长5.7个百分点。全区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22亿元,比上年增长16.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7.97亿元,增长17.5%。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工业产销率为97.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4.6,提高39.7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6.99亿元,增长21.6%;利润总额0.87亿元,增长109.8%。 建筑业受渝怀铁路投资滑坡的影响有所下降。2004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85亿元,比上年下降13.5%。 三、固定资产投资 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8.07亿元,比上年下降11.7%。其中渝怀铁路黔江段完成投资2.76亿元,比上年减少2.11亿元,下降43.3%,剔除渝怀铁路投资后,完成投资15.31亿元,下降1.9%。投资结构明显改善,全年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1.97亿元,下降27.6%;更新改造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均实现较快增长,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14亿元,增长48.9%;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79亿元,增长99.7%。投资渠道趋向多元化,全年非国有投资完成6.56亿元,增长79.4%,所占比例由上年的17.9%上升到36.3%,提高18.4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建设总体推进有力。全区42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0亿元。17个计划完工项目有“8小时重庆”黔江段、蒲花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三期、南海药业技改、小南海枢纽病害整治等7个项目完工投用,污水处理厂及主干管网工程、卷烟厂技改配套工程和时代购物中心等3个项目处于扫尾或基本完工阶段。18个计划新开工项目有黔江机场、滨江路综合整治工程、垃圾处理场、城网改造工程、二级传染病中心等10个项目开工建设。36个重大前期项目取得突破,渔滩电站技改工程、马铃薯红苕淀粉加工和小水电解困工程等3个项目开工建设,重庆至长沙高速公路黔江段工程、箱子岩电站、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南海土家族生态博物馆等12个项目获国市有关部门可研批复。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签约项目153个,协议引进资金33.6亿元,实施项目129个,实际到位资金3.6亿元,增长121%。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 交通运输业实现较快增长。2004年全区完成客运量1196万人,比上年增长15.0%,货运量276.2万吨,增长9.2%;完成旅客周转量45517万人公里,增长23.4%,货物周转量10077万吨公里,增长18.5%。 邮电通讯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782万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邮政业务量1199万元,增长0.7%;电信业务量10583万元,增长29.3%。年末城乡固定电话总数达7.7万部(含小灵通),增长30%;移动电话用户数7.88万户,增长13.9%;互联网发展快速,年末全区有互联网用户7619户,增长136.7%。 五、国内贸易、物价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增势强劲。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8.18亿元,增长16.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67亿元,增长13.2%。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1.4亿元,增长1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6亿元,增长17.7%,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钤龀に俣瓤?.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49亿元,增长15.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6.9%。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3.06亿元,增长15.8%。 市场物价小幅上涨。全年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7%,比上年上涨2.7%。在消费价格指数中,食品类上涨6.4%,居住类上涨4.6%,衣着类上涨2.2%,烟酒类上涨2.1%,医疗保健用品类上涨2.1%,家庭设备用品类下降3.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下降2.4%,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 旅游业发展日益升温。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刺激了居民旅游热情,2004年全区共接待旅游人数47.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4%;实现旅游总收入0.98亿元,增长105%。 六、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再创新高。2004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7.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2.19亿元,增长26%;中央税收入5.36亿元,增长20.8%。 财政支出增长慢于收入增长。全年财政总支出7.92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增长速度慢于财政收入7.5个百分点。其中,建设性支出3.75亿元,占总支出的47.3%;农林水利支出1.44亿元,占总支出的18.1%;社会保障支出0.77亿元,占总支出的9.7%;文教卫生社会事业支出1.28亿元,占总支出的16.2%;企业挖改支出0.34亿元,占总支出的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