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1 重庆市万州区统计局

重庆市万州区统计局

2008年1月28日

2007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加快”,突出“率先”,大力实施“1113”工程,国民经济提档提速,社会事业有了新的进步,城乡人民生活稳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加速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实现万州生产总值19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4.94亿元,增长10.7%;第二产业增加值82.54亿元,增长23.1%,其中,工业增加值59.31亿元,增长30.8%;第三产业增加值83.00亿元,增长14.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547元,比上年增加2507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去年的12.5:40.3:47.2调整为13.1:43.3:43.6,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提高。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受食品、居住和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影响,全年物价总水平在高位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达到106.5,同比上涨6.5%,比上年涨幅扩大4.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5.2,同比上涨5.2%,比上年涨幅扩大3.9个百分点。

城乡就业不断扩大。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完成城镇就业培训7438人,基本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创建充分就业社区30个。新增城镇就业2.5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由上年的13.2%下降到9.94%。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88万人,累计达到44.34万人,比上年增长6.9%,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52.9%。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经济总量依然较小,工业支撑能力不强,财政状况尚未好转。二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较突出。农村基础设施欠账多,公共服务差距明显,以城带乡、以工哺农能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三是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物流业发展滞后。产业配套能力不强,货物周转速度慢、周期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农村工作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济强镇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农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72.85万亩,比上年增长2.4%。粮食播种面积184.25万亩,比上年增长1.4%。蔬菜播种面积42.3万亩,比上年增长5.2%。烟叶播种面积为2.17万亩,增长了2.3%。药材播种面积为1.63万亩,增长了10.1%。

农业生产在上年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的基础上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52.28万吨,比上年增长17.4%。蔬菜产量46.72万吨,比上年增长了7.0%。油料产量为1.47万吨,比上年增长9.4%。烟叶产量3776吨,增长18.2%。水果产量15.7万吨,增长36.3%。

畜牧业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成功控制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新增生猪生产政府性投入1300多万元。全年生猪出栏95.1万头,比上年减少1.1%。牛出栏3.0万头,下降了1.1%。羊出栏12.3万只,下降了7.6%。家禽出栏643.4万只,增长7.7%。禽蛋产量10768吨,增长1.0%。牛奶产量5307吨,增长14.9%。

产业化基地规模不断壮大。新建和改建柑橘基地2.05万亩,柑桔基地总规模达到29万亩,比上年增长了7.4%;新建中药材基地0.35万亩,总规模达到1.63万亩,比上年增长了27.3%。工业原料林基地46.5万亩,比上年增长6.3%。香料基地3.5万亩,比上年增长5.1%。2007年,新田镇、白羊镇分别被评为市级笋竹特色乡镇、柠檬特色乡镇。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歌猛进。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59.32亿元,增长30.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7.7%提高到31.1%。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2户,比年初增加27户,实现增加值30.76亿元,同比增长36.6%;实现工业产品出****货值3.20亿元,同比增长3.3%;完成新产品产值19.88亿元,同比增长51.5%。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72.76亿元,同比增长40.9%。实现利税6.62亿元,同比增长55.5%,其中利润3.43亿元,同比增长1倍。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6.1%,提高20.7个百分点。

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明显。12户重点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33亿元,同比增长35.3%,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43.3%。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6.17亿元,同比增长40.6%,占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额的49.7%。重点企业中年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的工业企业有6户,比去年增加3户,其中重庆三峡水利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区唯一的一家大型企业。

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增强。宜化60万吨联碱、长安跨越专用车、雷士照明一期工程、易普力1.2万吨乳化炸药等37个项目竣工投产;大全首期1500吨多晶硅、科华扩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等23个项目开工建设;江苏红太阳天然气生物化工、西南制药一厂化学合成制药、北京英正超蓝电子产品等80个项目签订协议,协议总投资140.7亿元。工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新征土地4000亩,新建标准厂房8万平方米,入园项目累计达到59个。“飞马”味精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全区中国驰名商标达到4个。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区有建筑企业160家,其中,一级企业10家,二级企业49家。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3.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完成房屋施工面积345.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7%;房屋竣工面积58万平方米,下降21.6%。

四、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明显加强。北滨大道印盒石至吴家湾段全线通车,园林绿化、市政设施基本配套。三峡移民广场、和平广场及沙龙路、电报路、复兴路综合改造工程竣工投入使用。申明坝污水处理厂完成主体工程。苎溪河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推进。沙河大桥正式开工。完成32条背街小巷改造。江南新区开发建设加快,行政中心投入使用,市民广场土建工程基本完成,江南大道南山隧道至行政中心段油化工程竣工。建成区面积达到42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绿地率14.42%,绿化覆盖率16.01%。城镇化率49.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启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工程,国家卫生区、重庆市文明城区创建工作进展顺利。

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完成小城镇建设投资2.9亿元,新增建成区0.9平方公里。龙驹、白羊、长滩、走马等13个镇垃圾堆码场开工建设。6个中心镇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86万元。武陵镇被列入市级重点扶持中心镇,分水镇被确定为重庆统筹城乡市政一体化建设示范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