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瓜州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9 酒泉市瓜州县统计局

重点建设项目突出,带动作用明显。全县20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1.86亿元,其中:瓜州工业园区和柳园工业园区分别完成投资7187万元和8920万元,入园工业项目分别达到18个和34个,有效地带动了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设力度。城乡集镇建设工程相继实施,环境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全年货物周转量2427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3%;旅客周转量6943万人公里,下降18.4%。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为1570公里,全年新铺路面42.9公里。全县共有民用汽车1457辆,比上年增加109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1368辆,私人轿车263辆,比上年增长9.1%。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24万元,比上年增长6.7%。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64万门,比上年增长16.5%,固定电话总用户1.6万户,电信小灵通用户1.03万户,比上年增长10.8%;移动电话总用户2.4万户,增长21.8%;互联网络迅速发展,全县共有互联网络固定用户1878户,增长73.4%。

六、贸易、旅游和招商引资

消费品市场呈现稳中见旺的活跃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增速比上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06亿元,增长14.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27亿元,增长17%,增幅农村高于城市2.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餐饮业4995万元,增长19.6%;批发零售贸易业34375万元,增长17.2%。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增长26.5%;限额以下及个体户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3%。居民消费升级以汽车、住房、通讯类商品为代表力促消费升温。

旅游业较快发展。全县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26.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2%,其中接待国内游客26.1万人次,增长17.7%,接待海外游客0.17万人次,下降59.5%。全年实现旅游业收入1205万元,增长11.7%。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4项,开工建设项目31项,项目履约率达到72%;签约金额15.69亿元,引进到位资金1.69亿元,增长44%。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款增加贷款下降。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1.2亿元,增长17.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8亿元,下降8.5%,其中短期贷款6.8亿元,下降10.7%;中长期贷款0.9亿元,增长40.3%。全年累计现金净投放1.5亿元,比上年下降20.2%。

保险业进一步扩大。全县保险业承保金额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各类保费收入0.53亿元,增长8.2%;已决赔款金额632万元,增长4.1%。保险业中,人身险已决赔款金额188万元,增长12%。财产保险参保金额7.9亿元,增长13%;财产保险费收入760万元,增长5%;财产保险已决赔款金额444万元,增长1.1%。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5年全县普通中学12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中小学在校学生16855人,比上年下降2.3%。普通高中招生1058人,比上年增长31.7%,在校学生2475人,增长20.7%,毕业生580人,增长0.5%,高中升学率达85%,提高1.6个百分点。初中招生486人,在校学生3841人,比上年下降35.6%;普通小学4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招生1412人,在校学生10325人,比上年增长14.8%;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在校生巩固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学前教育进一步受到社会重视。全县在园幼儿2551人,比上年增长0.7%,其中城镇4所,在园幼儿893人,增长6.2%,农村学前班幼儿1658人,下降2.1%;全县教职工人数达到1236人(含工勤人员和代课教师)。

科技建设稳步发展。积极开展科技培训、技术宣讲、现场演示、科技咨询、典型报告会等一系列科技下乡服务活动,共举办培训班256期,培训人员2.1万人次。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626人。工业企业从事科研活动人员370人,其中工程师37人。全县各级财政投入科技三项经费66.5万元。全年共取得应用技术成果3项,受理专利申请8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全年广播累计播出时间1195小时,其中自办节目播出553小时,无线电视累计播出时间2191小时,其中自办节目播出1596小时,有线电视25套节目累计播出时间17.5万小时。全县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全县城乡有线电视用户1.59万户,其中城镇用户5941户,普及率95%,农村用户9978户;全县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1%。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113个,其中医院1所。卫生机构床位数255张,其中医院120张。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26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76人,注册护士134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14人。妇幼卫生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12人。全县共有乡镇卫生院10所,床位数135张,卫生技术人员232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达99%,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3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推进,农户参保率达到88.4%。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根据《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全县农村乡镇组织开展了”百万农民健身“大型体育系列活动。全年共举办各种体育竞赛活动11场次,参加人员达1800万人次,全县共有98.5%的在校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县有自然保护区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12.42万公顷,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46.5%。生态示范点及生态示范工程进展顺利,共建成生态示范点12个,示范工程项目2个。环保投入进一步加大,人居环境继续改善。全县环保投资2717万元,占GDP比重达2.2%。饮用水达标率100%,垃圾定点堆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

十一、人口

人口低速增长。2005年全县人口出生率10.77‰,死亡率5.62‰,人口自然增长率5.15‰。年末全县总人口11.9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2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27.2%;乡村人口8.67万人,所占比重为72.8%。男性人口6.5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4.7%;女性人口5.4万人,所占比重为45.3%。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773元,比上年增加891元,增长12.9%,是”十五“期间增幅最高的一年;人均消费性支出6254元,增长11.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1.8%,下降5.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4445元,比上年增加287元,增长6.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69元,增长6.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