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崆峒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保证抓党建”和“实干攻坚抓突破”的发展思路和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建设陇东新兴工贸旅游经济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加快项目建设,扩张工业总量,提升产业水平,推进企业改革,凝心聚力,扎实苦干,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一、综合经济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528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8%。从三次产业增长情况看:第一产业完成45027万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完成173303万元,同比增长15.2%;第三产业完成196954万元,同比增长12.5%。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522元。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474.33万元,比上年增长9.12%,其中种植业总产值59334.77万元,增长7.53%,养殖业总产值20679.48万元,增长16.26%。全区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在全额减免农业税收的同时,落实了粮食直补和退耕还林等补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7.58万亩,比上年增加0.37万亩,增长0.42%。粮食总产量达到16.77万吨,增长7.23%。油料产量6657.3吨,下降4.58%。 林业和水保平稳发展。受国家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结构性、适应性调整,造林任务大幅度调减,林业发展放缓。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45万亩、育苗面积1800亩、退耕还林1.48万亩。全区林果总收入1868.07万元。全年新修梯田1.5万亩,全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1.5平方公里。 畜牧与水产业较快增长。以黄牛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发展良好。当年新增温棚养牛大户335户,建成了景兴肉牛生产线,西开牧业分割肉产销两旺,全年屠宰肉牛13.4万头,肉牛产业品牌效益进一步显现。奶产业发展较快,新增奶牛2010头。黄牛饲养总量达到24万头(含存栏、出栏和短期育肥),现已成为甘肃集约化肉牛生产基地和西北地区最大的畜产品加工基地。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1028.74吨,比上年增长9.73%。水产品产量达到422吨,比上年增长12.52%。 三、工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辖区工业总产值完成34.74亿元,同比增长9.8%;辖区工业增加值完成15.58亿元,同比增长9.93%;辖区限额以上25户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14.84亿元,同比增长3.36%,其中:区属限额以上16户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593万元,同比增长21.9%。 工业经济效益良好。辖区限额以上25户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281.8万元,比上年减亏6769.5万元,其中区属16户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99万元;辖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61588.7万元。其中区属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1863万元;辖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6052.5万元。其中区属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575.5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全年辖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9260万元,同比增长70.5%。其中: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090万元,同比增长29.2%。辖区固定资产投资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118309万元,增长143.7%;集体经济投资5822万元,下降16.7%;个体私营经济投资45129万元,增长52.1%。按投资区域划分:城镇投资完成161813万元,其中项目投资完成122758万元、房地产开发完成38015万元、城镇工矿区和私人建房投资完成1040万元;农村投资完成7447万元。 五、交通邮政与通讯 运输生产增势强劲。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767.4万吨,较上年增长88.55%。公路货物周转量50556万吨公里,是上年的4倍;完成公路客运量1399.5万人次,是上年的5倍。公路旅客周转量12033.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9.41%。全年铁路货物发到量49.47万吨,增长5%。铁路货物发送量17.68万吨,下降11%;铁路旅客发到量54.44万人次,增长0.3%。铁路旅客发送量25.36万人次,下降4%。 六、商业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5%。从城乡看,城市零售额9.97亿元,增长24.31%;农村零售额7.51亿元,增长2.0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额15.19亿元,增长67.48%;餐饮业1.62亿元,下降28.94%;其他行业0.67亿元,降幅较大。当前以住房、旅游、信息产品、车辆等为代表的新的消费热点正在逐步形成。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小幅上涨。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通讯等价格低位运行。居住类价格涨幅较大。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大口径财政收入26165万元,同比增长17.21%,增收384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013万元,同比增长11.6%,增收1457万元。其中:区级财政完成10802万元,同比增长14.4%;乡级财政完成3211万元,同比下降32.9%。全年财政支出35659万元,同比增长12.5%。支援农业生产支出3343万元,与上年持平。教育、科技等费用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城乡居民低保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社会福利救济费以及社会保障补助等支出4029万元。 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完成6522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594万元、寿险保费收入3928万元。全年给付额3119万元。其中:财产险给付1274万元、寿险赔款及给付1845万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成果显著。全区有科技服务机构157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473人,其中持证农民技术员1746人。全年获得市级以上技术成果奖励12项,受理专利申请1件,授权专利1件。技术交易稳步发展,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金额700多万元。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