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高台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县委、县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项目建设、结构调整、节能降耗、解决民生问题为着力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县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质量显著提高、后劲明显增强,呈现持续协调、又好又快的喜人势态。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8.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3亿元,比上年增长5.41%,拉动全县经济增长2.5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87亿元,增长20.56%,拉动全县经济增长6.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08亿元,增长 11.95%,拉动全县经济增长2.73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604元 ,比上年增加1769元,增长11.40%。 全县生产总值 单位:万元 指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县生产总值 182759 11.5 第一产业 83341 5.41 第二产业 58650 20.56 #工 业 45014 26.45 建筑业 13636 4.90 第三产业 40768 12.05 运输邮电、仓储业 6407 10.56 批发零售业 6650 12.65 住宿和餐饮业 3326 12.02 金融业 2832 9.07 房地产业 2313 8.78 其它服务业 19240 13.21 经济结构继续改善。全县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46.26:30.25:23.49调整为45.60:32.09:22.31。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0.6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提高1.8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1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全县经济的贡献率为 22.07%、54.22%、23.71%,分别比上年下降4.27和提高3.95、 0.3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全县紧紧围绕“十一五”节能降耗的主要目标,以节能降耗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完成了节能降耗年度目标,万元GDP能耗降低3.13%,万元GDP电耗降低6.14%,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4.16%。 财政收入实现收支平衡目标。全县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8444万元,比上年增长14.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50万元,同比增长12.67%;财政支出27320万元,比上年增长35.65%。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4.62%,比上年下降0.16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85.99%, 比上年提高 个0.22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产比重过大,农业内部种植业“一头沉”畜牧业比重偏低,工业化水平低、工业经济发展基础依然薄弱,保持农民较快增收的难度加大,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仍很艰巨。 二、农业 全县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农资补贴、农机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及政策性保险、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一系列惠农惠民政策,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3341.47万元,同比增长5.41%。其中,种植业增加值64863.06万元,同比增长3.96%;林业增加值2004.83万元,同比增长9.84%;牧业增加值15513.3万元,同比增长10.95%;渔业增加值万元331.3万元,同比增长19.9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628.98万元,同比增长10.94%。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以蔬菜、番茄、制种、酿酒葡萄、棉花、牧草为主的六大主导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33.7万亩,其中蔬菜5万亩,番茄3.9万亩,制种8.2万亩,酿酒葡萄1.8万亩,棉花5万亩,牧草9.8万亩。粮、经、草比重由上年的17:75:8调整到27:67:6。 粮食作物因结构调整有所下降。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9093.49吨,同比减少8139.19吨,下降9.33%,粮食平均亩产555公斤,同比增加34公斤,增长6.53%。 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 绝对额 比上年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