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民乐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争取国家投资1.3亿元,全县开工建设各类项目54项,其中投资上千万元以上的项目21项,投资拉动GDP增长3个百分点。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县汽车拥有量1441辆,其中载客汽车520辆,载货汽车921辆,营运汽车拥有量1100辆。完成客运周转量1442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5.8%;货物周转量922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7%。 全县电信业务总量完成3347万元,比上年增长7.9%。年末全社会电话用户达88116户,其中:移动电话39809部,电话普及率达37.2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557户,比上年增长53.9%。邮政业务总量422万元,下降3.7%。全年订阅报纸186.2万份,杂志6.4万份。 全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2.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3.3%,实现旅游总收入达333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3%,完成旅游投资688万元。 六、贸易经济和市场物价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447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分城乡看,县的零售额28214万元,增长13.1%;县以下零售额15232万元,增长1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4900万元,增长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8547万元,增长55.7%。全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达3092户,从业人员12038人,注册资金20517万元。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6%,其中食品、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涨势明显,分别上涨11.7%、9.3%、11.8%,食品类中,上涨幅度较大的是油脂、肉禽及其制品、蛋、调味品、干鲜瓜果,分别上涨40.1%、26.8%、34.6%、13.4%、18%,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9%。工业品价格较上年上涨3.6%。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指 标 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 106.6 食品 111.7 粮食 105.5 烟酒及用品 101.8 衣着 103.0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05.8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9.8 交通和通信 107.0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8 居住 102.8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8156万元,同口径增长15.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851万元,同口径增长17.9%。其中:增值税364万元,增长7.1%;营业税1314万元,增长5.2%;企业所得税56万元,增长27.3%;个人所得税76万元,增长94.9%。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9512万元,增长18.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7900万元,增长26.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78653万元,增长15.2%。各项贷款余额72030万元,增长11.8%,其中支农贷款17932万元,增长38.9%。 全年保费收入3796万元,增长29.3%,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058万元,增长69.6%;人寿保费收入2739万元,增长18.5%。支付各类赔款599万元,增长1.5%,其中财险赔款404万元,增长13.2%,人寿险赔款195万元,下降16.6%。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县共建立各类农业科技示范点38个,其中综合示范点4个,完成科技示范项目29项,总示范面积达7103亩。设立苹果梨蠧蛾监测与防治示范点3个,示范面积700亩。推广新技术12项,引进试验的新技术7项,推广新品种30多个;引进实验新品种75个,其中小麦新品种试验19个、马铃薯新品种实验29个、油菜新品种实验16个,其它特色产业新品种试验11个。 年末全县共有高(职)中2所,在校学生10412人,专任教师,497人;初级中学12所,在校学生12783人,专任教师733人。小学159所,在校学生22542人,专任教师1751人。学前及在园幼儿4606人。小学阶段学生入学率达100%,巩固率100%,毕业率100%,15周岁人口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100%;初中阶段学生入学率达98.6%,巩固率98.8%,毕业率97.1%,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93.1%。2007年全县共有2907名考生参加高考,录取人数达2049人,录取率达70.49%,高于全市9.6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9.49个百分点。有705名考生高考成绩达到普通本科分数线,上线率达24.25%,录取率连续13年位居全市第一。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广播电视台差转台1座,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100 %。有线电视用户37000户,增长44.8%,其中:城市6600户,增长10%,农村30400户,增长55.4%。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1个,其中:县级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14个、其它卫生机构4个;卫生技术人员345人,其中执业医师131人,执业助理医师60人,注册护士154人;卫生机构床位663张。 全年举办运动会5次,全县拥有标准体育场地10个,其中:篮球场3个,灯光篮球场1个,排球场5个,足球场1个。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3.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24.1%;乡村人口17.9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75.9%。人口自增率2.24‰ 。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3703元,比上年增加169元,增长4.8%,人均外出务工收入为1435元,增长43.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09元,其中食品支出1206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88元,比上年增长6.9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518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食品人均支出2917元,增长32.9%,交通与通讯支出541元,增长12.7%,教育文化娱乐支出460元,下降19%,居住支出704元,增长42.2%。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26.8平方米,增长21.6%。年末在岗职工8677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3587万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734元,增长32.3%。城镇化水平达到24.1%,较上年增长1.75%。 十一、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年末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数达2930人,增加513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485人,增加485人,失业保险人数6553人,增加453人。年末全县享受低保人数为14274人,增加5195人,发放保障金1037万元,其中农村享受低保人数为7591人,发放保障金251万元。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17.65万人,参合率达90.4%。筹集资金890万元,补偿人数达13.7万人,补偿金额达669万元,其中为住院的8225人补偿金额566万元,占住院总费用的43.2%。 年末全县城镇集体办敬老院7个,床位240张。在院人数157人,其中女性30人,接受社会捐赠16万元。 十二、资源与环境保护 全县完成环境保护投资1703万元,其中,投资1623万元治理工业污染源6项,投资80万元完成限期治理项目10项,全县环保投资指数达到1.21%。年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部控制在指标范围之内,其中:烟尘排放量542.3吨,工业粉尘排放量18.94吨,二氧化硫排放量684.7 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10000吨,氨氮排放量40吨,化学需氧量585.81吨。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削减15.2吨,化学需氧量削减13.4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