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陈仓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8 宝鸡市陈仓区统计局

宝鸡市陈仓区统计局

2004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国民经济实现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增长质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达到了多年来的最好水平。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迈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0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5.78亿元(现行价,下同),比上年增长1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2亿元,增长23.9%;第二产业增加值19.78亿元,增长20.9%;第三产业增加值10.08亿元,增长9.7%。2004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6.5:55.3:28.2,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上升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3.3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为6044元。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631万元,比上年增长17.4%,增速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财政支出16522万元,增长6.1%。

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6%。

劳动就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区从业人员34.8万人,其中:职工 4.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招商引资取得新的突破。全年洽谈引资项目89个,合同引资额13.6亿元,到位资金5.5亿元。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区域经济总量不大,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政府债务负担沉重,财政状况比较困难;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困难;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依然较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农    业

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受中央“一号文件”惠农政策和农产品价格上扬的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3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5.05万亩,增长5.5%,总产量20.74万吨,比上年增产29.7%,其中:夏粮11.24万吨, 增产44.5%;秋粮9.5万吨,增产15.8%。大力发展优粮、优果、优菜等特色农业,农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果品面积6.95万亩,总产量6.25万吨;蔬菜种植面积达8.51万亩,产量8.51万吨。

畜牧产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区存栏大家畜8.14万头,生猪24.97万头,羊6.9万只,家禽214.12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2.0%、20.3%、-12.4%、14.7%。全年肉类总产量3.55万吨,比上年增长8.1%;奶产量4.51万吨,增长16.1%。完成畜牧业产值4.89亿元,增长15.6%,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7.6%。

乡镇企业持续稳步发展。全区乡镇企业总户数24564个,从业人员13.24万人,完成总产值97.5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96.48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6.4%、16.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8.9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2亿元,比上年增长37.7%,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0.7%。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6.82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增长28.8%。驻区部、省、市属重点骨干企业快速发展,支撑作用日益凸现,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4.9%。

投资力度的加大,带动建筑业了快速发展。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96亿元,增长20.5%。年末有建筑企业16家,从业人员11918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前提下,加大投资力度,从而保证投资引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04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2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6亿元,比上年增长88.2% 。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7亿元,增长19.4%;更新改造投资1.7亿元,增长1.8倍;其他投资6.7亿元,增长12.0%。

五、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公路交通运输完成货运量221万吨,货物周转量18608万吨公里,客运量293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1060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2.3%、33.3%、2.8%、5.8%。

邮电通信事业迅猛发展。全区邮电通信业完成营业收入9423万

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5%。全区通信光缆总长度达到765公里,电缆2475公里。92%的行政村通上了电话。固定电话及小灵通用户达10万户,电话入户率55.8%,移动电话用户达6.3万户,宽带网用户总量达到1995户。

旅游业有了新的发展。全年接待游客8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9亿元。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2004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亿元,增长14.7%;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7.6亿元,增长15.5%;餐饮业为2.3亿元,增长15.5%;制造业1.0亿元,增长9.5%;其它行业0.7亿元,增长9.5%;农民对城镇居民零售0.9亿元,增长14.5%。

七、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撤并了一批生源短缺,规模较小的学校。年未,全区拥有普通中学46所,在校学生51140人;小学321所,在校学生59308人,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8331人。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全面发展。广播电视网络不断扩展,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文化市场逐步规范。全区现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有广播电视台1座,全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3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67%。全区建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91处;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5000户,累计达到2.2万户。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卫生投入力度加大,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初步建立,医疗救助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得到加强。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3个,其中:医院14个,卫生院26个;卫生技术人员1182人,其中:执业医师329人, 执业助理医师196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281张。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先后举办了迎“五四”青年中长跑比赛、老年人运动会、区级机关运动会,通过一系列运动会,把全区全民健身运动推上了高潮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人民群众身体素质明显增强。

八、金融、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较多。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8亿元,比年初增加3.8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5.7亿元, 比年初增加2.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9.6亿元, 比年初增加0.8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