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金台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宝鸡市金台区统计局 2004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同心协力共谋发展,国民经济不仅继续保持了总量扩张,质量提高的良好态势,“创卫”“创模”也一举成功,市容市貌和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区经济欣欣向荣、社会秩序井然有序,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全面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综合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据统计:2004年全区域实现生产总值67.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30%(下同)经济总量位居全市第二,占全市GDP总量的20.9%;增速位居全市前列,高于全市平均速度1.8个百分点,为我区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64亿元,同比增长15.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2.22亿元,同比增长20.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15亿元,同比增长9.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90∶60.25∶38.25调整为0.90∶63.0∶36.04。人均GDP达到18267元,同比增长20.78%。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农民增收难度较大;二是生产资料价格和部分工业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工业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压力;三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财政压力较大。 一、第一产业 农业生产出现重要转机,第一产业比重提高。2004年全区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各项支持农业发展的措施,全力实施“33311”工程,在较好的气候条件和粮价上涨的推动下,全区农业产值全面增长,产量大幅增加,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同时,区委、区政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年建成菜、奶、干杂果等生产基地5080亩,新增牧草面积32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平方公里,解决2000多人饮水问题,2469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0.73亿元,同比增长24.70%;净收入4.16亿元,同比增长8.90%。 农业产值全面增长。2004年全区农林牧副渔总产值完成11180万元(现价),同比增长25.2%。其中:农业总产值6292万元,同比增长40.2%;林业总产值351万元,同比增长24.90%;畜牧业产值4155万元,同比增长9.2%;农业服务业产值219万元,同比增长26.6%。 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2004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9480亩,全年粮食总产量30815吨,比上年增加7363吨,增长32.3%。其中:夏粮总产25410吨,单产达到185公斤,同比增长60.2%;油料总产901吨,增加309吨,同比增长52.2%;水果总产2839吨,增加 93.9吨,同比增长49.4%。 畜牧业发展势头好。全区畜牧业产值完成4155万元,同比增长9.2%。牲畜存栏量规模扩大,猪、牛、羊年末存栏分别达到25429头、12550头、11981只;畜禽产品产量增加,肉、奶、禽蛋产量分别达到3177吨、5899吨、1243吨。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63086千瓦,其中农用拖拉机1883台。全年化肥施用量20091吨,(折纯量)3851吨。农村用电总量4096万度,其中农业生产用电量701万度。全区年末耕地面积11565公顷,实际机耕面积8919公顷,有效灌溉面积2890公顷。 二、第二产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04年工业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3.9%以上,拉动经济增长8.79个百分点。全区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3.38亿元,同比增长22.79%,实现增加值36.12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18.26%,年产值累计达到77.98亿元,实现增加值34.16亿元,同比增长21.6%。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5.40亿元,同比增长20.8%,实现增加值1.84亿元,同比增长8.0%。 2004年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户,在东岭集团、龙钢集团的带动下,发展快、成绩好。全年累计完成产值11.78亿元,同比增长103.9%。全年产品销售收入10.08亿元,同比增长68.4%。累计完成税金总额0.29亿元,同比增长39.0%,累计完成利润额0.76亿元,同比增长110.68%。 建筑业发展快。2004年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10亿元,同比增长23.73%。 三、第三产业 消费品市场繁荣,交易活跃。2004年,全区投入900多万元,对人民街、斗鸡等15个集贸市场进行了规范改造,新增市场3个,集市贸易额达到76880万元,同比增长10.0%。全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140298万元,同比增长15.9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95634万元,同比增长14.75%;餐饮业完成42737万元,同比增长19.67%;其它完成1927万元,同比增长0.94%。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年末全区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220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107人,农业科技术和服务单位23个。2004年全区共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7个,建成星火技术示范点3个,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学校121所,专任教师3181人,在校学生59947人。普通中学27所,招生9407人,当年毕业9726人;职业中学2所,招生1411人,当年毕业521人;小学92所,当年招生4065人,当年毕业5124人;各类幼儿园20所,当年入园儿童4528人,当年离园4017人。2004年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98.2%,初中升学率92.8%,高中升学率49.6%。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年末全区有体育馆2个,影剧院5个、文化馆(站)12个,公共图书馆1个,总存书30千册。 卫生保健事业不断加强。成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计划免疫通过了国家抽样检查。年末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18个,拥有床位数2103张,卫生机构人员3379人,卫生技术人员2868人。 旅游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区拥有星级饭店6个,星级客房650间。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14个,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2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4年全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361万元,同比增长44.2%。其中区及区以下完成57478万元,同比增长22.72%。限额以上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5373万元,其中区及区以下完成13979万元;限额以上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5622万元,区及区以下完成5954万元;限额以上房地产完成41927万元,其中区以区以下完成25847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