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祥云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从祥云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特色化进程,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困难,积极采取措施。全县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人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5895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2.2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3950万元,同比增长0.2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5157万元,同比增长29.3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9843万元,同比增长9.86%。人均生产总值573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44%。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年的41:31:28调整为36:37:27。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股份制经济及个体、私营经济等发展迅速。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56.54%。 市场价格总水平上扬。全县农产品收购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4.0%,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4.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4.6%,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5.4%,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4%,房屋销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9%,服务项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6.3%。 劳动就业逐步走向市场化。劳动就业部门紧密结合祥云实际,全力抓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大培训力度,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努力协调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年末全县在岗职工19744人,比上年减少13.33%。当年全县共开发就业岗位2100个,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8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560人实现了再就业,特殊困难群体151人找到了工作。开发公益性岗位140个,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4050人中138人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全年累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642本。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3期,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528人。工商、税务部门减免下岗失业人员各种税费共21.75万元。劳动保障部门减免再就业培训费、职业介绍费、劳动合同签证费和求职登记费24.2万元,支出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子女助学补助金和社会保障事务代理补贴等87万元。年内成功输出劳务人员8100人,其中:国外输出139人,省外输出2794人,县外输出1190人,县内转移3977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单位246个,累计参保人数达9354人(其中:离退休人员1940人,各类企业职工参保4035人,个体工商户参保2527人,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人852人)。农村养老保险稳步推进,年内有6835人参保,共有170人领取农村养老保险待遇。年内共收缴基本养老保险金1400万元,征收率达98%,支付养老金1336万元,丧葬抚恤金55万元。失业保险参保单位224户,参保人数6250人,支付失业保险费55万元。工伤、生育保险参保单位349户,参保人数5959人,支付工伤保险待遇25万元,支付生育待遇70人26万元。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的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基础仍较薄弱,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 二、农林牧渔业 我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38200万元,比上年增长6.20%。主要农作物产量有增有减(见下表)。 造林绿化取得较好成绩。2005年,全县共完成森林管护面积245.3万亩,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22000亩,其中:人工造林2000亩,封山育林5000亩,人工模拟飞播15000亩。投入建设资金423.8万元;退耕还林工程扎实推进,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0000亩,国家共投入资金311万元,共有6509户农户从中收益,户均收益478元;农村能源建设工程取得新突破。全县农户用沼气池建设共完成1500口,实施节柴改灶2000眼,推广太阳能利用2100平方米,投入资金41万元新建1500口沼气池,年节约薪柴3750吨,节柴改灶2000眼,年节约薪柴1200吨,共计节约薪柴4950吨,按照每亩中幼林地产薪柴1吨计算,相当于保护了4950亩中幼林,有效地降低了森林资源低价值消耗,较好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按每建成一口沼气池可节约标煤1.7吨,节电80度计,可节煤2550吨,节电12万度,有效地节约了农村能源,调整优化了农村能源结构;城乡绿化造林工程成效明显,人居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共完成环村林、道路、沟渠76.721公里的绿化、美化,栽植香樟、黄花槐、半常绿杨树等各类苗木66292株,铺植草坪1300平方米,对村委会、学校和街道进行了绿化、美化,经州级检查验收,苗木成活率均在97%以上,圆满完成了乡村重点造林绿化任务;投资9.4万元高标准绿化了县城彩云路上段,使县城新增绿地面积1009.68平方米。城镇绿地面积由2003年的30.9万平方米提高到33.7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由7.86%提高到9.32%。2005年,全县共完成全民义务植树122.44万株,占州下达计划的112.3%,完成机关样板林建设1017亩,全民义务植树工作收到了较好效果。林业基础工作得到加强,为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全县共新建森林管护哨所1座,维修天保管理所(乡镇林业站)6所,天保管护哨所2座;投资9.6万元进行了县森林防火指挥中心标准化建设;聘用天保护林员362人。全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58.04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16.82万亩,在有林地面积中商品林116.79万亩,公益林141.65万亩,其中国家重点公益林76.65万亩,地方公益林65万亩。 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县年末生猪存栏249009头,比上年减少0.11%。肥猪出栏269256头,比上年增长2.58%。年末大牲畜存栏58864头,比上年增长0.10%。山绵羊存栏53972只,比上年减少3.55%。肉类总产量达27305吨,比上年增长3.58%。其中:猪牛羊肉产量达25311吨,比上年增长3.18%。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拥有农机化管理机构13个,管理人员37人。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7143个,服务人员8783人。有乡村农机人员9817人。年内农机化投入资金1238.53万元,农机化经营总收入8709.32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24426.34万瓦,比上年下降1.06%。机械耕耙面积达240182亩,比上年下降0.01%,机械化耕作程度达76.1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21个百分点。农田水利建设得到继续加强。全县有效灌溉面积200700亩,比上年增长0.24%。旱涝保收面积154778亩,比上年下降0.44%。机电排灌面积60429亩,比上年增长0.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