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祥云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8 大理州祥云县统计局

2004年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二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从祥云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特色化进程,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困难,积极采取措施。全县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人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1482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2.0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1618万元,同比增长2.1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1254万元,同比增长26.0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1957万元,同比增长12.1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792元,比上年增长11.24%。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年的41:30:29调整为38:33:29。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股份制经济及个体、私营经济等发展迅速。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129972万元,占生产总值的60.5%。

市场价格总水平上扬。全县农产品收购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7.6%,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2.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6.4%,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2%,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3.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4.1%,房屋销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9%,服务项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2.7%。

劳动就业逐步走向市场化。劳动就业部门紧密结合祥云实际,全力抓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大培训力度,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努力协调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年末全县在岗职工16870人,比上年增长10.39%。当年全县共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643人,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就业人数126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8%;全年共有1292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到再就业优惠政策,减免各种税费87.32万元。年内成功输出劳务人员4784人,完成州下达任务的154.3%,其中:国外输出106人,省外输出903人,县外输出447人,县内转移3328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单位232个,累计参保人数达8560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21人,增长4%(其中:离退休人员1845人,单位在职职工参保4859人,个体工商户参保1856人)。年内共收缴基本养老保险金1545万元,征收率达99%,支出1190万元,比上年增加30万元。失业保险参保单位186户,参保人数4350人,比上年增加398人,增长10%。工伤、生育保险参保单位225户,比上年增加16户,增长7.7%;参保人数3881人,比上年增加431人,增长12.5%。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达363户,参保人员达13549人(在职10038人,退休3511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9101人,企业4342人,个体参保人员106人。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的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较薄弱,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

二、农林牧渔业

我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30128万元,比上年增长8.39%。其中:农业产值71310万元,比上年增长1.83%;林业产值11285万元,比上年下降9.81%;牧业产值43681万元,比上年增长27.41%;渔业产值3232万元,比上年增长23.5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20万元,比上年增长1.81%。主要农作物产量有增有减(见下表)。

造林绿化取得较好成绩。2004年,全县林业工作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部署,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生态优先,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完成19185亩,占计划的102.3%。其中:人工造林完成2200亩,占计划的100%;完成人工模拟飞播造林11985亩,占计划的104.2%;完成封山育林人工点播5000亩,占计划的100%;完成2001-2002年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补植补造4557亩,占计划的100%。完成竹子基地建设20020亩,全县完成竹子栽植66万多丛(袋),完成元宝枫产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1503.2亩,为今后形成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完成全民义务植树184万株,占州下达计划的168.8%。绿化公路66.3公里,完成机关样板林建设1290亩,全民义务植树工作收到了较好效果。

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县年末生猪存栏249276头,比上年增长2.75%。肥猪出栏262488头,比上年增长6.73%。年末大牲畜存栏58806头,比上年增长3.09%。山绵羊存栏55961只,比上年增长16.94%。肉类总产量达26361吨,比上年增长8.43%。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拥有农机化管理机构13个,管理人员33人。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7226个,服务人员8914人。有乡村农机人员9886人。农业机械总动力24.687万千瓦,比上年下降0.19%。机械耕耙面积达240217亩,比上年增长4.09%,机械化耕作程度达75.9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26个百分点。农田水利建设得到继续加强。全县有效灌溉面积200222亩,旱涝保收面积155463亩,机电排灌面积60052亩。

乡镇企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县乡镇企业个数达12301个,比上年增长0.97%。乡镇企业从业人员31113人,比上年增长4.41%。全年营业总收入198787万元,比上年增长24.13%。乡镇企业总产值183563万元,比上年增长12.49%。

农村产业、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县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09234万元,比上年增长34.79%。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123716万元,比上年增长47.3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完成56726万元,比上年增长1.68倍;股份合作企业完成7144万元,比上年增长39.12%;股份制企业完成59846万元,比上年增长3.70%。主要能源、原材料产品生产保持较快的增长,但部分产品的生产受竞争能力弱及市场需求制约等因素影响,产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见下表)。

建筑业有所发展。全县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为三级以上的独立核算建筑企业9个,完成增加值2494万元。施工房屋面积83532平方米,竣工面积66679平方米,结算利润总额840万元,结算税金及附加35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