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禄丰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8 楚雄州禄丰县统计局

禄丰县统计局

(2005年3月25日)

2004年,全县各族人民在中共禄丰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努力克服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和各类自然灾害及煤电油运紧张带来的困难,较好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全县GDP)34455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增幅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400万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27013万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138137万元,增长12.5%。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2%、46.5%和41.3%,分别比上年下降8.5个百分点和增长0.8、7.7个百分点。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0:36.9:40.1,继续巩固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类型。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按从业人员计算的人均GDP)为12876元/人,比上年增长14.5%。按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8284元,比上年增长15.1%。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县GDP的比重为59.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烟草业、冶金化工业、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建筑材料业、旅游业五大重点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45369万元,比上年增长17.6%。五大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2.2%。

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11.1%,其中粮食价格上涨33.5%;衣着价格下降6.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3.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下降3.2%;交通和通讯价格上涨2.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4.2%;居住价格上涨1.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5.2%。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3.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4.9%。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267591人,比上年增加2123人,其中从事非农产业的96882人,占36.2%,比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5%。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率)为28.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宏观调控制约太大,电力供应和运力紧张以及物价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县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25321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8%。实现农业增加值79400万元,比上年增长4.4%。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35077亩,比上年减少27981万亩,下降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25162亩,比上年增加31106亩,增长10.6%。全年粮食产量161235吨,比上年下降2%。其中:秋粮123293吨,增长3.3%;夏粮37952吨,下降16.3%。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比为62.:38,经济作物种植比重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4万亩。全县森林综合覆盖率69.7%,其中有林地覆盖率56.68%,灌木林地覆盖率13.02%。主要林产品产量为:核桃85吨,增长29.5%;板栗692.9吨,增长2.8%;花椒30.6吨,增长51.6%;松籽6.4吨,增长338.5%。

全年肉类总产量39605吨,增长5.8%;牛奶产量187吨,增长37.5%;禽蛋产量844吨,增长21.1%;蜂蜜36吨,下降42.9%;水产品产量1698.5吨,增长1.3%。大牲畜年末存栏139343头(匹),增长0.25%;生猪年末存栏101511头,增长1.7%;羊年末存栏153713只,增长4.1%。

全县已建成中小型水库231座,总库容2.17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8.07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8.98万亩。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7979.31万瓦,比上年下降6%,排灌机械总动力3666.88万瓦,下降8%。农村用电4124万度,增长24.6%;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1558吨,增长19.9%;农药施用量462吨,下降12.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70422万元,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94956万元,增长57.5%;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5466万元,下降15.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72.1%,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5786万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实现利润29865万元,增长16%;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24.6%,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

全县14个主营建筑单位,完成总产值33578万元,比上年增长11.7%,实现利润2018万元,增长102.6%。按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5798元/人,比上年增长35.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243万元,比上年增长28.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4245万元,增长30.5%;更新改造投资41080万元,下降20.4%;其他投资28787万元,增长3.1倍。在投资中,公有制经济单位投资29586万元,增长67.3%;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投资66444万元,增长9.8%。全年新增固定资产71921万元,比上年增长29.5%。新开工的施工项目282个,比上年增加111个。

五、内、外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206.5万元,比上年增长23.2%。从地区市场看,县级(县城区)实现34572.8万元,增长33.4%;县以下实现50633.7万元,增长17.1%。分经济类型看,公有制经济实现9899.6万元,增长47.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实现8880万元,增长71%;非公有制经济实现75306.9万元,增长20.6%,其中个私经济实现51671.7万元,增长21%。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消费品零售额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8.4%,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钢铁、松茸、香醋、萝卜丝等出口4.14亿元,其中:德钢公司钢铁出口交货值2.82亿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县内公路通车里程1332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81公里。据交管部门统计,年末全县有各种机动车辆3708辆,比上年增长19.1%。其中汽车1698辆,拖拉机1560台,摩托车450辆。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量608.25万元,比上年下降16.6%。订售报纸362.01万份,订售杂志21.9万份,收发国内信件23.4万件。年末全县拥有固定电话4.59万部,移动电话5.2万部。

据旅游部门统计,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1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9%。实现旅游总收入2772万元,增长6.6%。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