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祥云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三年,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紧扣“加快发展、撤县设市”这一主题,从祥云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困难,积极采取措施。全县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人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191236万元,比上年增长12.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669万元,增长3.19%;第二产业增加值56319万元,增长31.91%;第三产业增加值56248万元,增长9.5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299元,比上年增长11.34%。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年的44:25:31调整为41:30:29。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股份制经济及个体、私营经济等发展迅速。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109769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7.4%。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达60239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5%。 市场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扬。全县农产品收购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3%,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2.2%,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3.1%,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0%,房屋销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9%,服务项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6.2%。 劳动就业逐步走向市场化。劳动就业从过去的“统包统分”制度转变为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三结合”就业方针上来。劳动就业部门紧密结合祥云实际,全力抓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大培训力度,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努力协调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年末全县在岗职工15282人,比上年增长21.13%。当年全县城镇失业人员684人,开发就业岗位1300个,实现就业人数1260人;全年共举办就业和再就业培训13期,培训人数1105人。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207个,比上年减少18个单位。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4605人,比上年减少99人,全年共支付失业救济金81万元;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达8239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25人,其中:离退休职工1761人,各类企业职工4047人,个体1606人,机关事业合同制职工798人。年内共收缴基本养老保险金1435万元,支付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1184万元。全县工伤、生育保险参保单位225个,参保职工3450人。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进一步规范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参保7020人。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平稳,运转正常,参保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切实保障。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达353户,参保职工达13171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户1124人,医疗保险覆盖面得到进一步扩大。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的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较薄弱,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 二、农林牧渔业 我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20053万元,比上年增长4.74%。其中:农业产值70030万元,比上年减少12.82%;林业产值12513万元,比上年增长190.59%;牧业产值34284万元,比上年增长25.71%;渔业产值2617万元,比上年增长19.3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09万元,比上年增长17.12%。主要农作物产量有增有减(见下表)。 造林绿化与林业生产取得较好成绩。2003年,全县林业工作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部署,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生态优先,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全年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73427.9亩,占州下达计划的113%,其中:完成退耕地还林46231.9亩,完成荒山造林27196亩。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完成18300亩,占计划的100%。其中:天保人工造林完成2500亩,占计划的100%;封山育林完成5000亩,占计划的100%;人工模拟飞播造林完成10800亩,占计划的100%。全县完成竹子栽植194755丛,折合面积5736.3亩占县计划的143.4%,并实施了两个竹子样板基地。 畜牧、水产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县肉类总产量达24387吨,比上年增长1.29%。水产品产量1985吨,比上年增长40.58%。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4.73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79%。机械耕耙面积达230778亩,机械化耕作程度达73.71%。农田水利建设得到继续加强。 乡镇企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营业总收入167515万元,比上年增长13.79%。乡镇企业总产值160741万元,比上年增长14.83%。 农村产业、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县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55224万元,比上年增长17.65%。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2763万元,比上年增长32.37%。其中:全部独立核算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18696万元。从规模以上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3988万元;重工业增加值14708万元。主要能源、原材料产品生产保持较快的增长,但部分产品的生产受竞争能力弱及市场需求制约等因素影响,产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见下表)。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3556万元,比上年增长30.46%。全县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为三级以上的独立核算建筑企业8个,施工房屋面积120275平方米,竣工面积110486平方米,结算利润总额1264万元,结算税金及附加673万元。 四、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较快增长。全年水利管理、地质勘查业增加值949万元,比上年增长1.82%;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15246万元,比上年增长9.13%;批发零售餐饮业增加值11994万元,比上年增长10.82%;金融保险业增加值4886万元,比上年增长5.01%;房地产业增加值2495万元,比上年增长4.13%;社会服务业增加值3887万元,比上年增长105.01%;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增加值3416万元,比上年增长5.56%;教育、文艺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增加值7288万元,比上年减少8.55%;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增加值211万元,比上年增长13.44%;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增加值5876万元,比上年增长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