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禄丰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8 楚雄州禄丰县统计局

禄丰县统计局

(2004年3月)

2003年,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人民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干部、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经济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年初党代会、人代会确定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迈开全面建设禄丰小康社会的步伐,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优结构、夯实基础,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全力推进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战胜和克服了“非典”、限电、干旱、牲畜山羊痘等因素的影响,全县经济呈现持续、快速、稳健增长的良好势头,许多经济指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一、综合

宏观经济总量指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辖区内国内生产总值298451万元(当年价),按可比价格计算(298750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774万元,比上年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105582万元,比上年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119095万元,比上年增长9.4%。

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30589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地方财政自收收入12251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地方财政总支出30455万元,比上年增长20.9%。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0135万元,比上年增长46.6%。财政不但保证了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的需要,也有力支持和推进了改革发展,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了经济基础的保障作用。

2003年,由于消费需求的拉动,整个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0.8(以上年为100),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农民增收渠道不多。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全县地方财政收入虽然增长较快,但由于政策性增资、企业改革成本筹措、各项社会事业改革等刚性支出幅度增大,加之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投入增加,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县级财力明显不足,投入乏力,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三是劳动就业形势严峻。四是发展瓶颈日益突出。水利、交通、城镇、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电力供应不足,县内工业企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二、农业

全年粮食产量因种植面积压缩而减产,经济作物全面增产,烤烟生产提值增效,牧业继续获得发展。2003年农业增加值(当年价)7377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3326万元,按同口径相比,较上年增长3.4%。其中:种植业及其他农业70748万元,林业产值5302万元,牧业产值35731万元,渔业产值154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9.4%、3.1%和-9.6%。

2003年人工造林面积3.67万亩,比上年增长-48%,零星植树338.85万株,与上年持平,封山育林累计面积达51.52万亩。全年木材采代量5013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353立方米。

主要林产品产量:板粟674吨,棕片13吨,核桃66吨,松脂45吨,花椒19吨。

畜牧业生产全面增长,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生猪存、出栏增加。主要农产品产量表附后。

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149万瓦特,比上年下降8.6%。其中:排灌机械3987万瓦特,比上年下降8%。农村用电量3552万度,比上年增长49%。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8260吨。

三、工业

全县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辖区内完成工业增加值9432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6%。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54627.3万元,比上年增长53.8%。其中:国有经济7182.9万元,股份合作制经济911.4万元,有限责任公司1923.8万元,私营经济44609.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5%、4.1%、-40.5%和130.7%。重工业54359.7万元,轻工业267.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5.9%和-94.2%。

全社会完成工业总产值(当年价)213525万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国有工业企业产值19975万元,比上年下降13.4%;集体工业企业产值3574万元,比上年下降12.3%;股份合作制工业企业产值3333万元,比上年下降20.4%;有限责任公司工业产值6993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外商投资经济工业产值46万元,比上年增长12.2%;乡镇工业产值189528万元,比上年增长20%。非公有制经济工业产值已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7.4%。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规模以上14户工业企业,亏损企业有3户,亏损面21.4%,比上年下降了17.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540.8元,比上年减亏4430.5万元。盈利企业11户,盈利额26239万元,比上年增盈16691.6万元。14户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5698.2万元,比上年增盈21122.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以工业增加值计算)72431元/人.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现价销售产值125590.5万元,比上年增长35%,产品销售率为101.2%,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589万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8575万元,比上年下降16.1%;更新改造投资完成51596万元,比上年增长171.2%;其他投资完成7026万元,比上年增长134.3%;农村集体投资完成667万元,比上年下降51.9%;城乡私人投资完成8411万元,比上年增长17.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14万元,比上年下降57.2%。

国有经济完成投资17014万元,比上年下降26.3%。

本年新增固定资产56086万元,比上年增长94.5%,房屋竣工面积29.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4%。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6.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9.1%。

五、交通、邮政

2003年,交通、邮电业稳定发展。全年全社会完成运输、仓储、邮电业增加值4298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4%。

年末实有汽车3116辆(数据来源于县运政管理所年报审验结果),其中:货车1325辆,客车426辆,当年完成货运量192万吨,客运量218万人,货运周转量31500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39543万人公里。

邮政函件28万件,邮政快件及特快件1万件,集邮业务14万枚,汇票6万张。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商品销售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161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国有经济5191.7万元,集体及股份合作制经济1535.1万元,个体私营经济42692万元,比上年增长9.2%,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17964万元,比上年增长28.1%,分别比上年增长7.8%、-35.8%、15.2%和3.4%。非公有制经济零售额62434.2万元,比上年增长17.6%。在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达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