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祥云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8 大理州祥云县统计局

五、固定资产投资

为进一步加快全县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大了对全县基础设施、市政建设、小城镇建设等的投入。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050万元,比上年增长17.7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1446万元,比上年增长198.54%;农村集体投资2701万元,减少7.78%;城镇私人投资5250万元,增长12.76%;农村私人投资2216万元,增长4.33%。

市政建设步伐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又上新台阶。现自来水普及率达93%,城市道路铺装率达93%以上。建制镇达8个,占全县12个乡镇的67%。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投资1147.8万元完成彩云路上段建设工程、县污水处理厂续建、县二水厂、八里路路灯等市政建设工程;投资910万元完成了龙翔路改造工程。投资566万元完成了50公里的县乡公路弹石路面硬化;投资430万元新建8.5公里的阮水路,标准为山岭重丘三级旅游公路。县城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区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较快发展,通信能力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运输紧张状况有较大改善(见下表)。

邮电通信快速发展。全县邮政业务总量312万元,比上年增长15.99%。电话机总数达34976部,比上年增长26.70%。固定电话普及率达7.8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0000多户。

七、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在买方市场格局下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大型商场、超市、连锁店、仓储式商场发展较快。全县批发零售餐饮业增加值10823万元,比上年增长11.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21万元,比上年增长7.6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73%)。按销售地区分,县消费品零售额20329万元,增长5.75%;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5092万元,增长9.2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8930万元,比上年减少7.10%;集体及股份合作经济7798万元,减少7.72%;个体私营经济21375万元,增长22.89%;其他经济7318万元,增长8.61%。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25578万元,增长5.69%;餐饮业2018万元,增长5.93%;制造业9744万元,增长14.62%;农业生产者7180万元,增长7.52%;其他行业901万元,减少0.88%。

全县全年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4201万元,比上年减少11.98%。集市贸易成交额23256万元,比上年增长7.50%。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县财政、金融和保险运行基本正常。财政收支同增;金融风险防范工作进一步加强,金融各项存款平稳增长;保险业务继续发展。

按新口径计算,全县财政总收入13020万元,比上年增长12.4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61万元,比上年增长0.57%;一般预算支出19226万元,比上年增长4.44%。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33272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1462万元,增长9.41%。在金融机构存款中,储蓄存款余额81599万元,比上年增长18.5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91831万元,比上年末减少3340万元,减少3.51%。现金投放适度。全年全县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94525万元,同比增长2.72%。现金支出406059万元,同比增长4.72%。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县各种保费收入2592万元,比上年增长51.31%,其中:财产险收入1114万元,增长16.89%;人身险收入1478万元,增长94.47%。赔付额602万元,比上年减少12.12%,其中:财产险赔付额494万元,增长0.82%;人身险赔付额108万元,减少44.6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成效显著。全县共下达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项,61个课题。项目实施率达100%。向科技部、省科技厅、州科技局申报项目14项,列项扶持10项,安排科技三项费72万元,拨款72万元。全年共举办种类科技培训3551期,共培训370008人次,印发科技资料127616份。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取得新进展。水稻新品种引进“96-6”、“99-12”、“滇优2号”、“滇系40号”;玉米新品种引进“云试5号”、“黄兴单”;蚕桑引进“盛东一号”、“农桑系列”、“云桑2号”、“女桑系列”;亚麻引进优良品种10个;蔬菜新品种引进美国芦笋、油麦菜、甜瓜、紫苏等。抓好省列科技示范项目“优质蚕茧开发示范”、“电锌冶炼厂节能新技术工程化”项目的实施。

教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全县有普通中学21所(其中:完中3所,初级中学18所),职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小学153所(其中:完全小学135所),小学教学点183个(其中:一校一师120个),幼儿园3所。在校小学生35033人,初中生19793人,高中生3239人,职高学生1249人,在园幼儿1149人。全县小学在职专任教师1555人,学历合格率为98.78%;初中专任教师927人,学历合格率为94.06%;高中专任教师162人,学历合格率为71.6%;幼儿园在职专任教师31人。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3%,初中毛入学率达95.09%;小学在校生辍学率为0.3%,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为1.15%。小学和中学生均校舍面积分别为6.75平方米、6.85平方米。小学和中学生均图书分别为7.26册、11.48册。小学实验仪器达标率为95.4%。2002年,全县共有高中毕业生786人。初中毕业生2943人。小学毕业生7220人。

十、文化、卫生、体育和环境保护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全县有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2个,村文化室124个。图书馆1个,图书馆总藏量5.19万册,年内共接待读者11.8万人次。固定文化服务点18个,咨询服务740人次。影剧院1个,接待演出43场次,接待会议19场次。文物管理所1个,有文物藏品505件。县内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个。全县基本建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广播继续以中波、调频联网播出,使全县广播覆盖率达100%;电视以有线电视、微波电视、“211”工程和开路电视为主体,遍及全县13个乡镇,综合覆盖率达95%;有线电视实现坝区光纤化,山区微波化。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卫生改革初见成效,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24人,其中:执业医师195人;执业助理医师86人;注册护士173人;药剂人员31人;检验人员42人;其他97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57人;妇幼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4人。乡镇共有卫生院9个,中心卫生院3个,诊所26个,村卫生室132个。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年内我县共向州输送体育运动员18人,向省输送体育运动员1人。我县运动员在参加省州级各类体育运动会上共有79人次获奖。2002年10月,在韩国釜山举行的第十四届亚运会上,我县籍运动员朱永彪在30公里山地自行车比赛中以中国在该项目历史最好成绩勇夺银牌,余朝鸿在20公里竞走比赛中勇夺银牌,为我县争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