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永仁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永仁县统计局 2006年3月6日 200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年初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紧扣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狠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主攻农业增收、工业增效、财政增长三个难点,突出农业富民、工业富县、引资兴县、投资拉动、城镇带动、改革促动、科教人才和可持续发展八大重点,狠抓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GDP)达5128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增幅比上年同期的9.2%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1876万元,增长5.9%,增幅比上年同期的5.6%提高0.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8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3559万元,增长13.2%,增幅比上年同期的11.4%提高1.8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5848万元,增长10%,增幅比上同期的12.9%下降2.9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48个百分点。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7:26.4:30.9。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按从业人员计算的人均GDP)为7957元/人。按公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4929元,(折合596美元),比上年增长12.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4599万元,占GDP的比重为4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烟草产业、畜牧产业、蚕桑产业、绿色食品产业、旅游产业五大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17028万元,同比增长12.4%。五大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2.2%。 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1.8%,其中粮食价格上涨0.2%;衣着价格下降3.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0.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5.5%;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2.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4.5%;居住价格上涨8.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7.9%。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1.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4.9%。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64448人,比上年增加1894人。其中:从事农业产业的57067人,占88.5%,比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从事非农业产业的7381人;占11.5%,提高了4.5个百分点。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6%,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率)达到19.8%。 经济和社会运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县或经济发展不足,农民增收渠道仍然不宽;产业之间的增长不均衡现象更加明显,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发展非公经济面临较多困难。 二、农业 农林牧渔总产值35055万元,按价格指数缩减发计算,同比增长5.8%。其中农业产值18061万元,同比增长7.1%,林业产值2785万元,同比下降6.3%,畜牧业产值13495万元,同比增长6.9%,渔业产值714万元,同比增长3.5%,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34万亩,比上年增加0.09万亩,增长0.6%,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78万亩,比上年增加0.48万亩,增长6.6%。全年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比由上年69:31调整为68:32。 粮食总产量42528吨,比上年增加1050吨,增长2.5%,综合平均亩产260公斤,比上年增加5公斤。 有效灌溉面积89160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43522千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3.42千公顷。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7391.68万千瓦,比上年下降0.2%,排灌机械总动力1425.38万千瓦,增长6.2%。农村用电945万度,下降0.4%;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7286吨,增长6.5%;农药施用量112吨,增长7.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8640.1万元,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729.8万元,增长14.3%;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5104万元,增长11.1%。实现工业增加值9477万元,增长10.6%。公有制经济完成产值3169.8万元,同比增长29.1%,非公有制经济完成产值25470.3万元,增长9.7%。 全县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720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我县2005年共组织实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8项,其中新开工70项,有力促进了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额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846万元,比上年增长23.8%。在完成投资中,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2910万元,下降8.6%;更新改造投资5589万元,增长1.2倍;其他投资25万元,下降91.6%。国有单位投资17016万元,增长22.8%,集体单位投资246万元,下降69.3%,城乡个人投资2745万元,增长14.1%,其他单位投资1839万元,增长2.1倍。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5238万元,比上年增长4.9%。新开工项目70个,比上年下降23.1%。全社会竣工住宅面积13.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3.8%。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18万元,比上年增长9.1%。按经济成份分组: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312.8万元,同比下降47.5%;个私经济完成8030.2万元,同比增长23.1%。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年内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244.64公里。全年完成客运量197万人,旅客周转量6917万人公里;货运量26万吨,货运周转量2651万吨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收入844.9万元。其中:邮政完成业务收入94.9万元,电信完成业务收入750万元。年末全县拥有固定电话8831部,比上年增长18.5%,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8.52部。 据旅游部门统计,全年共接待游客12.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59万元(全省统一口径)。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43万元,比上年增收346万元,增长17.3%。地方财政支出15304万元,比上年增长8.6%。 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5647万元,比年初增长9.5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2274万元,增长20.38%。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0940万元,比年初减少9.7%。全年现金累计收入10249万元,累计现金支出8926万元。 全年人寿保险保费收入757万元,增长1.02倍;赔款与给付87万元。财产保险保费收入317万元,增长16.1%;赔款与给付234万元,综合赔付率73.97%。 七、教育、文化和卫生 据教育部门统计,年末全县有普通中学9所,在校生4266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162人,小学44所,在校学生8518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343人;职业中学专任教师18人;小学专任教师565人。在园幼儿数1456人,幼儿专任教师3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2.68%,初中入学率8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