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南华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8 楚雄州南华县统计局

南华县统计局

2005年2月17日

2004年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更是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并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年。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县委、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省、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克服经济发展中的重重困难,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呈现出速度高、效益好的良好发展态势,许多经济指标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基本实现了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统一,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全面完成。展望2005年,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南华国民经济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据测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82276万元(现价,计算速度用可比价,下同),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231万元,同比增长9.0%;第二产业增加值18027万元,同比增长14.1%(其中:工业增加值14734万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26018万元,同比增长9.1%。第一、二、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1.7%、29.6%和28.7%。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效。第一、二、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6.9:21.0:32.1调整为46.5:21.9:31.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32911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6.5%提高到2004年的40.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36元,比上年增长12.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消费需求不旺,国有集体企业活力不足,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强,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等。

二、农业

2004年,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61631万元(现价,计算速度用不变价,下同),比上年增长3.8%。其中:农业产值30968万元,同比增长3.7%;林业产值3229万元,同比减少15.7%;牧业产值22871万元,同比增长1.9%;渔业产值687万元,同比增长17.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876万元,同比增长24.8%。主要农作物全面增产,对稳定经济,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造林绿化与林业生产取得较好成绩。全年造林面积1.65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9.15%,主要林产品产量核桃2243吨、板栗24吨,分别增长2.75%和20.0%。

畜牧、水产业继续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21215吨,比上年增长1.73%。水产品产量693吨,比上年增长17.46%。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889.33万瓦特,比上年增长4.1%;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得到加强,年内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4.5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054.5公顷,水利化程度达63.73%。

乡镇企业保持平稳发展。全年营业总收入154829万元,比上年(同口径相比,下同)增长12.8%;实交各种税金1654万元,比上年增长11.5%。

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发展。年末有个体工商户4289户,从业人员5882人,注册资金3745万元,私营企业83户,从业人员3030人,注册资本金13819万元。

三、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发展速度加快,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2740.6万元(现价,计算速度用价格缩减法,下同),比上年增长10.9%。其中:规模以上10651.3万元,同比增长55.2%;规模以下32089.3万元,同比增长1.3%。个体私营经济40139.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1%。个体私营经济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3.9%。

四、固定资产投资

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机遇,不断加大项目工作力度,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扶持,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确保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年初提出的目标任务。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121万元,比上年增36.5%。规模以上投资完成18347万元,同比增长27.9%,其中:基本建设投资7744万元,减少21.4%;更新改造投资3973万元,增长40.8%;其他投资4648万元,增长1.8倍;房地产开发投资1982万元。规模以下投资完成8774万元,同比增长58.9%。在全部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12281万元、集体经济投资1766万元、城乡居民投资7008万元,分别增长71%、28%和69%。

年内新开工建设项目93项,续建项目10项。实际建成投产53项,新增固定资产17454万元,竣工面积219483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56609平方米。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邮电业继续快速发展。通信能力增强,公路建设成绩显著,运输紧张状况有效改善。

年末拥有各种载货车辆1635辆,其中:汽车421辆、拖拉机1214辆;各种载客车辆282辆,其中:客车141辆、出租车31辆、三轮摩托车103辆、公共交通车7辆。

邮电业务营业总收入完成2531.34万元(其中:邮政180.62万元、电信878.01万元、移动1172.71万元、联通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年末拥有固定电话10926部,其中:城市电话用户6568部,城市住宅电话用户4589户;乡村电话用户4358户,乡村住宅电话用户4065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4.68部/百人,比上年减少2.08部/百人,公用电话遍布城乡。市话小灵通4693户、普及率2.01部/百人;全县拥有移动电话24101部,普及率10.33部/百人(其中:移动19101部,普及率8.19部/百人;联通5000部,普及率2.14部/百人)。通讯网络广泛覆盖城乡,通信环境和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全年报刊期发数1.08万余份,报刊累计投发数43万份,办理国内函件15.2万件。

六、商业贸易

商品消费需求平稳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00.2万元,比上年增长12.8%。按地域划分,城镇零售额21436.3万元,增长10.9%;农村零售额8563.9万元,增长16.1%。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贸易业25118.9万元,增长12.0%;餐饮业2033.7万元,增长28.6%;其它行业2847.6万元,增长7.8%。按经济成分划分,国有及国有控股零售额8540.7万元,减44.4%;集体及股份合作零售额1401.3万元,减15.3%;个体经济零售额14236.8万元,增长20.6%;其它经济零售额4821.4万元,增长84.4%。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有所增长,收支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016万元,比上年增长6.5%,完成地方财政支出18551万元,比上年增长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