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牟定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8 楚雄州牟定县统计局

牟定县统计局

2007年2月8日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奋斗目标,创新发展思路,抢抓发展机遇,全力以赴做好工业生产、粮烟生产、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努力消除能源涨价和狂犬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县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全县实现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10020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4%,加快了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835万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27681万元,增长20.4%;第三产业增加值32693万元,增长13.4%。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全县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43.1:24.6:32.3发展为39.8:27.6:32.6,三次产业结构类型为“一三二型”。第二、三产业分别上升了2.9和0.3个百分点。个体、私营、股份制等经济迅速发展。非公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6.6%,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45%,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全县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其他经济结构(增加值)由上年的20.7:35:42.4:1.9发展为21.3:32.1:45:1.6。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按从业人员计算的人均GDP)由上年的6550元增加到7550元,比上年增加1000元,增长10.5%。

全县实现现价工农业增加值59395万元,比上年增长8%,工农业经济结构由上年的34.6:65.4发展为38:62,工业经济比重提高了3.4个百分点,工业化程度有所提高(为常规统计数)。

物价总水平稳中略降。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9%,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0.3%,分别比上年回落了0.7、0.3和0.8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工作稳步发展。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32721人,比上年末增加1053人,增长0.8%,由于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第三产业和非公经济吸纳就业人数增加,同时组织对外输出富余劳动力,增加了劳动者就业,减缓了县内就业压力。再就业工程稳步发展,大部分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据劳动人事部门统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13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由上年的16.4%发展到17.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全县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工业经济还处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支柱产业单一,县域经济实力不强、活力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培植高效农业方面还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农民增收难度大;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化水平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增多,城乡差距大,就业压力大,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

二、农业

2006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持续发展。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9835万元,总产值6039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5.2%和4.8%,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农业结构得到改善。全县农、林、牧、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达36807万元、1676万元、15939万元、778万元、5192万元,农业内部结构由上年的60.1:2.9:27.9:1:8.1发展为61:2.8:26.4:1.3:8.6。

种植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业(种植业)总产值36807万元,增加值279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8%和6.2%。粮食总产量达80092吨,比上年增长3.1%;油料总产量4539吨,比上年增长7.3%;烤烟总产量6730吨,比上年增长2.0%;茶叶总产量162.2吨,比上年下降2.0%;水果总产量3429吨,比上年增长2.7%。

畜牧业稳步发展,出栏率不断提高,种群结构不断改善,逐步向建成支柱产业迈进。全县生猪、大牲畜、羊出栏分别达13.94万头、1.59万头、2.97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2.8%、4.7%、2.7%;生猪、大牲畜、羊出栏率分别为11.7%、22.9%、48.9%;全县肉类总产量达17200吨,比上年增长13.6%;禽蛋总产量达466吨,比上年增长2.4%;畜牧业总产值为15939万元,增加值为73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1%和下降0.9%。

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得到巩固。大力继续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治理水土流失,森林覆盖率达35.87%。林业产值达1676万元,增加值达881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1%和0.1%。

水产品养殖持续较快发展,产量、产值、增加值同步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813吨,比上年增长40.4%;实现渔业总产值778万元,增加值53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7%和37.6%。

农林牧渔服务业持续稳步发展,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作用日益增强。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达5192万元,增加值达32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5%和3.6%。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4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水库容量4800万立方米,与上年持平;有效灌溉面积达18.05万亩,比上年增长0.1%;电力供应紧缺状况有所缓解,农村用电量达3516万千瓦时,比上年增加167万千瓦时,增长5%,龙虎中型水库建设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了庆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继续改善。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6年,我县进一步加大了招商引资和结构调整力度,工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2551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505万元,增长36.4%。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046万元,增长7.6%。(按“经普”资料核算的增加值为15618万元)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一是所有制结构调整有新进展。工业内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构成由上年的12.2:87.8发展为10.6:89.4;二是矿冶化工业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9609万元,增长28%。轻重工业增加值构成由上年的60.5:39.5发展为50.1:49.9。

建筑业快速发展。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推动,全县9户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共完成总产值14121万元,增加值3568万元,实现利润571万元,上缴税金61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4%、8.9%、51.5%和35.1%,按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1494元/人,增长22.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7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其中:城镇投资34480万元,增长52.5%;农村投资5787万元,增长105.9%;城乡私人投资5754万元,下降25.6%;房地产开发投资980万元,下降70.7%。全年新增固定资产39666万元,比上年增长16.2%。新开工项目186个(不含城乡私人建房),比上年增加101个。竣工房屋面积23.4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5.6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