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牟定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牟定县统计局 2004年3月6日 2003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县第十次党代会和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奋斗目标,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一手抓抗击“非典”不放松。全县国民经济稳健运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局良好。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全县实现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6618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45%。由于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工业经济恢复性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居民消费回升,推动全县GDP增长速度比2002年加快了3.9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420万元,比上年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6000万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20760万元,增长10.5%。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全县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46 ∶ 23.3 ∶ 30.7发展为44.4 ∶24.2 ∶ 31.4,三次产业结构类型为“一三二型”。第二、三产业分别上升了0.9和0.7个百分点。个体、私营、股份制等经济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4%,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40.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县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其他经济结构(增加值)由上年的16.8 ∶ 42.7 ∶ 38.6 ∶ 1.9 发展为17.3 ∶38.7 ∶40.4 ∶3.6。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按从业人员计算的人均GDP)由上年的4685元增加到5056元,比上年提高了7.9个百分点。 全县实现现价工农业总产值102624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工农业经济结构由上年的49.4 ∶50.6发展为51.9 ∶48.1。 劳动就业工作稳步发展。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30901人,比上年末增加741人,增长0.6%,由于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第三产业和非公经济吸纳就业人数增加,同时组织对外输出剩余劳动力,既保障了劳动者的就业,又减缓了县域内部的就业压力。再就业工程稳步发展,大部分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年末登记失业人数为658人,失业率为2.93%,低于省、州平均水平。 扶贫攻坚进一步深入,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由上年的12%发展到15.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电缺水制约工农业生产,“非典”疫情对第三产业影响较大;经济结构不合理,财源支柱单一,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投融资渠道单一,基础设施薄弱,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有效需求不足,市场消费不旺;对外开放程度低,劳动者素质偏低,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艰巨。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持续发展。全县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29420万元,总产值4935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1%和4.5%,按增加值计算的农村经济总量(含乡镇企业增加值34994万元)达62388万元,占全县经济总量的94.3%。 农业结构得到改善。全县农、林、牧、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达29122万元、3293万元、12679万元、408万元、3848万元,农业内部结构由上年的62.1 ∶ 5.2 ∶25.5 ∶1 ∶6.2发展为59 ∶6.7 ∶25.7 ∶0.8 ∶7.8。 种植业因持续干旱缺水略有下降。全年实现农业(种植业)总产值29122万元,增加值20240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0.8%和1.6%。粮食生产由于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粮食总产量达80957吨,比上年下降1.9%;油料总产量4068吨,比上年增长10.8%;烤烟总产量5965吨,比上年下降4.5%;水果总产量3253吨,比上年增长23.6%。 畜牧业持续发展,出栏率不断提高,种群结构不断改善。全县生猪、大牲畜、羊出栏分别达13.3万头、1.42万头、2.8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3.8%、5.2%、5.8%;生猪、大牲畜、羊出栏率分别为118.4%、20.4%、48.3%,均比上年有较大提高。全县肉类总产量达14229吨,比上年增长4.3%。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较好成绩。大力开展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人工造林面积7.18万亩,比上年增长7.32%;森林覆盖率达35.6%,比上年提高9.3%。 水产品产量有所增加,产值和增加值由于价格下降有所减少。全年水产品产量485吨,比上年增长3%;实现渔业总产值408万元,增加值260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3.6%和8.8%。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水库容量4800万立方米,与上年持平,但因干旱蓄水量减少。有效灌溉面积达17.8万亩,农村用电量达4355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折纯)达8748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42.6%、1.3%。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3年,我县进一步加大了招商引资和结构调整力度,工业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3274万元,工业增加值1097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8%和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826万元,增长23.7%,增加值1723万元,比上年增长94.6%。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7448万元,增长14.8%,实现增加值9218万元,增长1.3%。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一是所有制结构调整有新进展。工业内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产值构成由上年的16.7 ∶83.2发展为10.3 ∶89.7,非公有制经济上升了6.5个百分点;二是轻重工业结构进一步改善,轻重工业产值构成由上年的64.6 ∶35.4发展为62.7 ∶37.3。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县8户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共完成总产值6493万元,增加值1871万元,实现利润192万元,上缴税金336万元。按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7187元/人,施工项目达94个,竣工项目60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054万元(含跨县投资781万元),比上年增长23.2%。分经济类型投资看,国有单位投资10906万元,增长8.6%;集体单位投资3367万元,增长32%;城乡私人投资4781万元,增长66.2%。分管理渠道投资看,基本建设投资4994万元,下降27.1%;更新改造投资1735万元,下降27%;其他投资3396万元,增长3.17倍。分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352万元,下降24.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838万元,增长29.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864万元,增长38.1%。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5628万元,比上年增长16.5%。新开工项目17个(不含农村集体和城乡私人),比上年减少17个。竣工房屋面积15.2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9.7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