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开远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8 红河州开远市统计局

房地产开发投销两旺:房地产开发完成43880万元,同比增长28.6%,实现商品房销售收入21147万元,同比增长20.1%。

农村投资高速增长:农村投资完成44880万元,同比增长92.6%。其中:农村道路投资完成13002万元,创开远农村道路投资历史之最,所有通村道路及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全面完成。

招商引资为投资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全市引进实际到位资金249924万元,同比增长1.2倍,其中:州外到位资金208456万元,省外到位资金81335万元,新增储备项目10个,新签项目数5个,协议总投资219838万元。

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小龙潭矿务局五期扩建项目顺利推进,已累计完成投资11.2亿元,解化15万吨/年二甲醚项目和合成氨原料线路及动力结构调整项目顺利竣工投产,红磷公司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项目加速推进。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0539万元,占全市投资72.6%。

统筹城乡发展取得突破:以城乡一体化为统领,以“六个一体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成功举办“开远发展论坛。新农村建设篇”和首届“蜜桃节”。编制完成了《泸江公园提升改造二期工程规划设计》等5个规划,启动了村镇计划、乡村旅游行动计划和彝苗回壮四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专项建设。完成了迎旭广场电子大屏幕和村村通电视建设,城乡人民如期收看北京奥运会盛况,完成了市政广场、泸江公园提升改造一期、小巷工程、细节工程等市政建设、改造工程。污水处理厂二期、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凤凰南路、环雅南路、智源东路、西城农贸市场等工程顺利推进,南洞河治理、泸江河综合治理四期、凤凰山片区综合开发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稳步推进。完成了植物园、南洞公园景区的绿化改造,完成了行政中心、东新路等主要街道的光亮工程,全面加强和改善城市交通、市场、环境、卫生、治安五大秩序,被正式命名为“云南省首批文明城市”,第八次荣获“甲级卫生城市”。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走旺,商品交易较为活跃。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6.4亿元,增长1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5064万元,增长14.4%。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高档耐用的娱乐型、享受型家电迅速增加,住房、家电、手机、电脑、家庭轿车等继续成为拉动消费的主要力量。全年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12.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3%,销售额2.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汽车销售额8.1亿元。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呈下降。完成工业品出口交货值2.5亿元,比上年下降64.3%;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729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2%,其中:出口额万3501美元,比上年下降47.5%,进口额379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倍。

旅游业快速发展。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4.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9.4%。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1308人次,比上年增长13.3%;实现旅游外汇收入90.4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5.1%,国内旅游总收入4.2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年末全市共有星级宾馆6家。其中,二星级宾馆4家;三星级宾馆1家;四星级宾馆1家。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定增长。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货运量1659万吨,比上年增长33.3%;其中,铁路820万吨,比上年下降12.5%;公路839万吨,比上年增长1.7倍。货物周转量完成25491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1%;其中,铁路166000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12.6%;公路8619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0.6%。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355万人,比上年下降39%。旅客周转量完成39488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2.8%。城市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运营能力不断提高。全市拥有营运公共汽车103辆,比上年增加7辆,完成客运总量24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拥有出租汽车386辆,完成客运总量1579万人次。

邮电业务量稳步发展。2008年,邮电业务总量1.7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5万户,比上年增加7.6万户。宽带网用户2.8万户,比上年增长27.1%。按户籍人口计算,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30部,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62部,比上年提高4部。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持续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5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增值税收入9788万元,比上年增长5.3%;营业税收入10337万元,比上年增长0.2%;个人所得税收入389万元,比上年下降12.8%。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3亿元,比上年增长34.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283万元,比上年增长33.8%;教育支出13097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医疗卫生支出7222万元,比上年增长52.6%;农林水事务支出8164万元,比上年增长37.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508万元,比上年增长37.2%,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支出2245万元,比上年增长71.%,自燃灾害生活救助支出267万元,比上年增长72.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444万元,比上年增长100%。

金融运行平稳,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8.5亿元,比年初增长16.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2亿元,比年初增长19.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7.4亿元,比年初增长22.8%。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29.6亿元,比上年下降5.9%,金融机构现金支出126.4亿元,比上年下降5.5%。

保险业务发展较快。实现保费收入1.5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5620万元,比上年增长39.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荣获“云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市”称号,被列为云南省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试点县(市)。全市有中小学校139所;有幼儿园22所,比上年新增2所,其中:农村幼儿园10所,比上年新增2所。小学122所,普通中学17所。有中等职业学校2所,高级技工学校1所。有教学点85个。幼儿园在园幼儿9265人,其中农村幼儿园在园幼儿552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6%,毛入学率100.37%。全市共有在校学生45754人,比上年增长1.7%。其中,①小学在校学生26905人,比上年增长1.8%;②初中在校学生11139人,比上年下降3.7%;③高中在校学生3247人,比上年增长8.6%;④职业中学在校学生2123人,比上年增长21.3%;⑤高级技工学校在校学生2340人,比上年增长18.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5.21%;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8.36%,毛入学率100.52%;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6.03%,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高考上线率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