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开远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8 红河州开远市统计局

开远市统计局

2008年1月10日

2007年,全市国民经济呈现出效益好、发展快、运行稳、后劲足的良好态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经济总量增加,综合实力增强。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GDP)突破50亿元大关,达5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29.8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17.6亿元,增长11.2%。

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二、三产业拉动力强。第一产业贡献率为10.7%,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64%,拉动GDP增长8.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25.3%,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贡献率与上年相比,一产提高4.7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分别下降3和1.7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之比为12.7:54.8:32.5,工商经济的支柱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占GDP比重接近90%。第二产业占比重由上年的52.8%提高至54.8%,提高2个百分点。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速加快,企业效益明显提高。随着国电小龙潭发电厂三期扩建、大唐电厂、解化集团合成氨原料路线改造、红磷公司30万吨/年NPK技改、云南国资水泥红河有限公司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陆续投产,工业产能进一步扩张,全年原煤产量达1124.8万吨、发电量97.5亿度、化肥产量41.4万吨、水泥产量166.4万吨,能源、化工、建材等支柱工业进一步增强,有力地拉动了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60亿元大关,达66.9亿元,增长30%;工业增加值实现26亿元,比上年增长1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9%,比上年提升2.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65亿元,增长36.4%;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1.1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实现利税总额8.3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实现利润2.6亿元,比上年增长27.8%。

循环经济取得重大突破,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全年实施循环经济项目6个,完成投资2.64亿元。淘汰水泥湿法窑生产能力24万吨。大唐电厂和小龙潭电厂循环流化床技术、云南瑞气公司BGL溶渣汽化核心技术等多项工业科技水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建筑业呈现下降。建筑业全年完成总产值6.9亿元,比上年下降12.7%。

三、农业

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2007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9.6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开始向农村加快延伸,全年共投入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1.3亿元,创造了开远农村建设投入历史新记录,掀起了开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新高潮。投资2475万元,按计划完成所有通村委会道路硬化工程,全年共硬化道路155公里。投资近2000万元,解决了4.6万人和1.7万头大牲畜饮水安全问题。东灌区引水工程顺利推进,大庄水库、泸江河水库工程前期工作抓紧推进。新建沼气池2072口,新建小水窖2843口。新增灌溉面积325公顷,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8630公顷,增长3.8%。农村电网“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完成投资600万元,改造3919户。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以“55110”工程为统揽,抓好农业产业培植,优质稻、特色温带水果、外销蔬菜、禽蛋等产业化基本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等非产业化发展加快,涌现出了优质米村、蜜桃村、线茄村、甜辣村、农家乐村等一批特色村。

种植业:2007年全年种植业完成总产值5.6亿元,比上年增长7.5%。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7.77万亩,比上年增长1.3%。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7.68万亩,比上年下降1.1%。全年粮食产量完成8.8万吨,比上年增长2.3%。其中:夏粮产量1.7万吨,比上年下降1.5%;秋粮产量7.2万吨,比上年增长3.2%。甘蔗种植面积2.6万亩,比上年增长24.7%;产量11.8万吨,比上年增长29.3%。烤烟种植面积3.4万亩,比上年下降0.6%;烤烟产量4600吨,比上年增长3.4%。她头种植面积8015亩,比上年增长0.1%;产量7859吨,比上年增长3.1%。受市场价格因素拉动,蔬菜发展较快,种植面积达8.7万亩,比上年增长9.9%;总产量11.8万吨,比上年增长11.5%。全年水果总产量1.6万吨,比上年增长17.3%。

畜牧业:全年畜牧业完成总产值3.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年内大牲畜出栏1.1万头,比上年增长8.9%;肥猪出栏17.7万头,比上年增长3.8%;肉用羊出栏2.8万只,比上年增长9.3%;肉类总产量完成2.1万吨,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1.7万吨,比上年增长3.9%。禽类养殖规模进一步壮大,禽肉总产量达4674吨,比上年增长69.9%;禽蛋产量8477吨,比上年增长86.8%。奶类产量41.2吨,比上年下降47.7%。年末生猪存栏14.3万头,比上年下降9.9%;牛存栏5.4万头,比上年下降0.4%;羊存栏6.5万只,比上年下降2.5%。

渔业:全年完成渔业总产值2379万元,比上年增长12%。渔业养殖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养殖面积不断增加,至2007年,全市养殖总面积发展到1.3万亩,水产品产量2365吨,比上年增长11.3%。

林业: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林业生产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全年完成林业总产值2879万元,比上年增长0.7%。

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全年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2.8亿元,投入农村道路建设资金7934万元,硬化农村道路402公里,全市通车里程达1449公里。投入农村水利建设资金3600万元,新建和完善水利工程2528件。一次性建设农村卫生公厕623座,全面实现“村村有公厕”目标。实施包括“抗震安居”房在内的农村旧房改造2231户。通过91个新农村重点推进村的试点带动,初步建立了村庄卫生保洁长效制度,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村卫生公厕建设全面完成,启动农村低保工作,社会保障逐步向农村拓展覆盖,村民自治逐步完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2007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1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全年施工项目13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达90个。

一是第一、第三产业投资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从三次产业投资情况看:第一产业大幅度增长,完成投资0.5亿元,增长6.4倍。第二产业投资力度减缓,完成投资19.6亿元,下降20.2%,其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1.9亿元。第三产业投资呈倍增长,完成投资10.9亿元,增长1.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