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开远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开远市统计局 2007年3月7日 2006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和大项目带动战略,全市经济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运行态势;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生态市建设等取得了新的成效,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实现了“十一五” 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加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初步核算,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4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2%,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23.6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15.2亿元,增长8.4%。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6981元,以当年平均汇率折算约合2171美元,增长14.4%。 经济自主能力继续增强。资金来源构成以自筹为主,国家预算内资金仅占资金总额的0.2%,而国内贷款占36.3%,自筹资金占57.2%,贷款比重有所下降,自筹资金增长110.3%,成为支持投资增长的主力。 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支柱工业得到大力发展。2006年,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4.1%降至13.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50.9%提高至52.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7%,居三次产业贡献率首位;其中煤碳、电力、化肥、水泥等支柱工业创造增加值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97.8%。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35.0%降至34.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7%。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乡差别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基础依然薄弱,保持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难度较大;第三产业相对第二产业增长速度不快;中小企业发展滞后;电力和运力供给比较紧张;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依然较大,一些群众的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等。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大项目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一批大项目陆续投产并产生即期效益,煤炭、电力、化肥、水泥等支柱工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有效地推动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202626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占生产总值比重为45.5%,比上年提升了1.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6.3%。工业经济增长技术含量明显提高,盈利能力不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75143万元,比上年增长15.9%;实现利税总额62410万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实现利润20083万元,下降23.8%;完成应交增值税35991万元,比上年增长31.3%。产销衔接水平较好,产品销售率达98.6%。 2006年主要工业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完成数 比上年增长 ±% 原煤 万吨 882.07 18.2 化肥(折纯) 万吨 41.76 12.8 水泥 万吨 183.7338.8 成品糖 吨 13026 -28.4 机制纸 吨 13933 -5.0 啤酒 千升 18696 -7.0 配混合饲料 吨 19837 -32.4 软饮料 吨 2572 -36.7 耐火材料制品 吨 4326 -16.1 工业基础进一步增强,产业、产品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工业产业、产品结构向着高新技术化方向发展。一批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产品产量快速或较快增长。部份产品受原料供应不足和销售渠道不畅等因素的影响,产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66146万元,比上年增长21.3%;竣工产值44268万元,增长66.6%;投标承包工程面积43.65万平方米,增长44.6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9.32万平方米,增长12.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9.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1%。 三、农 业 农业内部结构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006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7915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农业内部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优质、高效、特色、无公害农业效应进一步显现,烤烟、特色水果、禽畜产品、水产品等农产品持续增长。农业经济效益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得到显著提高。 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年种植业完成总产值47633万元,比上年增长1.4%。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71587亩,比上年增长2.1%,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79798亩,增长0.9%,复种指数为191.1%。全年粮食产量86450吨,比上年增长2.5%,其中:夏粮产量16771吨,增长4.7%;秋粮产量69679吨,增长1.9%。甘蔗产量91615吨,比上年下降2.6%。烤烟产量4450吨,比上年下降0.7%。她头产量7622吨,比上年下降4.0%。蔬菜种植面积79019亩,比上年增长4.8%;蔬菜总产量105944吨,比上年增长8.0%。全年水果总产量13335吨,比上年增长1.16倍。 畜牧业健康发展。全年畜牧业完成总产值24676万元,比上年增长6.3%。年内大牲畜出栏10071头,比上年增长8.7%;肥猪出栏170177头,比上年增长8.1%;肉用羊出栏25285只,比上年增长14.2%;肉类总产量18722吨,比上年增长22.2%。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15941吨,增长9.8%;禽肉总产量2755吨,比上年增长2.5倍。禽蛋产量4537吨,比上年增长8.7%;奶类产量78.77吨,比上年下降62 %。年末生猪存栏量158683头,比上年增长0.2%;牛存栏量53920头,比上年增长3.1%;羊存栏量66656只,比上年增长2.9%。 渔业稳步增长。全年完成渔业总产值2339万元,比上年增长6.2%。养殖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养殖面积不断增加,至2006年,全市养殖总面积发展到13121 亩;水产品产量2124吨,比上年增长2.2%。 林业生产继续回落。全年完成林业总产值2852万元,比上年下降18.6%。 2006年主要农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完成数 比上年增长 ±% 粮食总产量 吨 86450 2.5 其中:小麦产量 吨 6120 6.3 稻谷产量 吨 35251 0.6 包谷产量 吨 28605 4.5 甘蔗产量 吨 91615 -2.6 烤烟产量 吨 4450 -0.7 油料产量 吨 1812 23.9 其中:花生产量 吨 1656 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