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开远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蔬菜产量 吨 105944 8.0 水果产量 吨 13335 115.5 其中:桃子 吨 3064 92.7 梨 吨 4838 225.6 柑桔 吨 2372 111.0 葡萄 吨 25 -43.3 柿子 吨 357 55.3 肉类总产量 吨 18722 22.2 其中:猪肉产量 吨 14586 9.7 羊肉产量 吨 39614.1 禽肉产量 吨 2755 250.1 禽蛋产量 吨 4537 8.7 水产品总产量 吨 2124 2.2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06年,农村节能、环保意识增强,全市农村用电量2336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0%。新建沼气池1805口,新建小水窖893口。化肥施用量37450吨,增长3.2%。薄膜使用量822吨,增长26.1%。农药使用量390吨,增长5.2%,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8305公顷,增长37.2%。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1052万瓦特,增长5%。其中排灌机械动力1431万千瓦,增长0.6%;小型拖拉机3601台,下降19.5%;农用载重汽车930辆,增长1.8%;农用运输车1025辆,增长12.1%。田园管理机4246台,增长23.8倍;温室6937820平方米,增长2.4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投资总量再上新台阶。2006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622万元,比上年增长44.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86209万元,增长56.8%。投资总额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78809万元,增长47.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8808万元,增长45.8%;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3005万元,增长5.3%。全年施工项目13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达87个。 第二产业投资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从三次产业投资情况看:三次产业全面增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71万元,增长22.0%。第二产业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完成投资245978万元,增长58.1%,比全社会投资增幅高13.5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业完成投资25431万元,增长5.9倍,电力、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96542万元,增长39.5%。第三产业投资呈小幅增长,完成投资53973万元,增长4.4%,其中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完成投资9332万元,增长64.2%。 重大项目投资进展顺利。全年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63936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7.8%,比上年增长61.4%。国电小龙潭电发厂三期扩建工程第一台机组于2006年12月投产发电;小龙潭矿务局五期扩建搬迁工作有序推进;化学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已经完成,园区内项目建设步伐加快,解化15万吨/年二甲醚项目和合成氨原料线路及动力结构调整项目进展顺利,红磷公司30万吨/年NPK技改、金榜锰业2万吨/年电解锰项目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开远市级中学、市行政中心办公大楼等工程竣工投入使用,瑞景苑、大唐家园、广场花园、万达佳园等住宅小区先后建成使用,落云路2006年11月竣工通车。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走旺,消费结构加快升级。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0283万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6448万元,比上年增长27.7%;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835万元,增长10.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7146万元,比上年增长13.4%;餐饮业零售额3137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分经济成份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零售额6996万元,比上年增长30.9%;集体及股份合作经济零售额1155万元,比上年增长0.9%;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43922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他经济零售额38211万元,比上年增长14.4%。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9599万元,比上年增长9.2%。住房、汽车、旅游、健身等随着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继续升温,高档耐用的娱乐型、享受型家电迅速增加,家电、手机、电脑、家庭轿车等更新普及速度在不断加快。全年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达10629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销售额14368万元, 比上年增长13.6%。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出口仍呈下降。2006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3407万美元,全部为出口总值,比上年下降6.5%。从企业性质看,外经贸企业出口总值335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6.2%;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值53万美元,增长55.9%。 旅游业效益明显提高。2006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1.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9%。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1003人次,比上年增长67.2%;接待国内旅游者61.4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9%。全年旅游总收入26187万元,比上年增长15.38%。年末全市共有星级宾馆7家,与上年持平。其中,二星级宾馆4家;三星级宾馆2家;四星级宾馆1家,填补了我市无四星级酒店的空白。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932万吨,其中,铁路679万吨;公路253万吨。货物周转量217910万吨公里。其中,铁路165410万吨公里;公路52500万吨公里。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390万人。旅客周转量31690万人公里。城市交通运输稳步发展,2006年,全市拥有营运公共汽车88辆,客运总量为1520万人次。有出租汽车386辆。 邮电业务快速增长,电信业得到长足发展。2006年,邮电业务总量14259万元,比上年增长34.0%。其中,电信业务量12856万元,比上年增长38.8%;邮政业务量1403万元,比上年增长2.1%。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57754户,移动电话用户148206户。按户籍人口计算,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22部,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56部。宽带网用户发展到9473户,比上年增长52.8%。年末行政村固定电话通话率达94.2%,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八、财政和税收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2006年,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9069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796万元,增长10.3%。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29334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基金收入462万元,比上年下降60.6%。财政支出小幅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支出47753万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6862万元,比上年增长5.1%。在一般预算支出中,农业支出2426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基本建设支出1534万元,比上年增长52.8%,医疗卫生经费支出2627万元,比上年增长32.9%,城市维护费支出5970万元,比上年下降3.9%,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1241万元,比上年下降28.4%,行政管理费支出5804万元,比上年增长7.2%,教育支出7698万元,比上年下降6.1%。 税收收入增长较快。2006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全市完成各项税收收入25778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企业所得税454万元,增长51.3%,增值税6972万元,增长15.2%,城市维护建设税3300万元,增长13.9%,营业税8711万元,增长14.7%,资源税1589万元,增长18.8%,农业四税1871万元,增长9.2%,个人所得税230万元,增长3.1%,房产税1043万元,增长18.8%。上划中央“两税”收入21405万元,比上年增长14.7%;上划中央所得税收入7868万元,增长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