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开远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8 红河州开远市统计局

开远市统计局

2009年2月23日

2008年,尽管遇到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趋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运行平稳,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60亿元大关,达66.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6亿元,增长8.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4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7亿元,增长17.2%。

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二、三产业拉动力强。第一产业贡献率为23.2%,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35%,拉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1.8%,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贡献率与上年相比,一、三产分别提高12.5和16.5个百分点,二产业下降29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之比为14.6:51.2:34.2,工商经济的支柱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占GDP比重85.3%。第一产业占比重由上年的12.7%提高至14.7%,提高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重由上年的32.5%提高至34.2%,提高1.7个百分点。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企业效益有所下降。受产品市场及原材料库存积压的影响,工业生产增速回落,企业效益下滑。2008年,全年原煤产量达1025.9万吨、发电量79.4亿度、化肥产量38.1万吨、水泥产量153.3万吨,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75.2亿元,增长13.6%;实现工业增加值29.2亿元,比上年增长5.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比上年下降3.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8亿元,增长1.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3.5亿元,比上年增长9.8%;实现利税总额4.1亿元,比上年下降49.9%。

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小龙潭发电厂、红禧饲料公司、明叶化工公司等12家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顺利关停国电小龙潭电厂6台1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拆除了云南国资水泥红河有限公司3、4号水泥湿法窑生产线,红磷公司关停2至4号硫酸系统,有力地推进节能减排。全年二氧化硫削减54019吨,化学耗氧量削减1100吨,两项指标圆满完成了州级目标任务。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86%,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

建筑业快速增长。建筑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年末有建筑企业43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9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7902万元,增长10.5%,占GDP的7.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6110万元,其中:上交税金3311万元,增长56.2%。

三、农业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全年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7.5亿元,全面完成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所有自然村通村道路及村内道路硬化。累计投资13002万元,全面完成了农村道路村村硬化工程,全市农村道路硬化总里程达到661.7公里,其中:水泥路面235.86公里,弹石路面425.84公里。投资11482万元,大庄水库开工建设,个开蒙大型灌区引水工程顺利推进,实施了远近冲、勒白冲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建小水窖1350口、小型水库1座、水池7件、水坝5个、渠道工程5件、管道集中供水17件、其它工程15件。新增灌溉面积3741亩,改善灌溉面积8262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平方公里,有解决了6312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电网改造按计划如期推进,完成一表一户改造5645户。新建沼气池2100口,全市已建成沼气化乡1个、沼气化村147个、沼气池累计达15737口。全市41438户农户中,有43.2%的农户用上了沼气。完成了节柴改灶1400户和3000户10200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建设。投入800万元,全面完成了广播电视村村通,让4万户农民如期看上了北京奥运会盛况。实施村庄亮化工程,全市的430个自然村全部安装上了明亮、实用的节能路灯,新安装路灯7050盏。实施包括“抗震安居”房在内的农村旧房改造4000户,其中撤除重建1500户。实施9个州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惠及1095户、4316人农民,农业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为保障农民增产增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55110”工程全面推进,成功举办“中国·云南开远首届蜜桃节”,助推农业产业建设,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引进云南省宝泽公司等企业来开远投资,龙头企业达31家。优质米、甜脆蜜桃、白花大粒蚕豆、大棚甜辣、珍珠藠头、苗木花卉、禽蛋等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品牌。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种植业:完成总产值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0.45万亩,比上年增长5.6%。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8.87万亩,比上年增长4.3%。全年粮食产量完成9.2万吨,比上年增长3.7%。其中:夏粮产量1.6万吨,比上年下降0.6%;秋粮产量7.5万吨,比上年增长4.7%。甘蔗种植面积3.1万亩,比上年增长21.5%;产量14.3万吨,比上年增长21.%。烤烟种植面积3.4万亩,比上年下降2.3%;烤烟产量4754吨,比上年增长3.3%。藠头种植面积8150亩,比上年增长1.7%;产量8652吨,比上年增长10.1%。蔬菜种植面积达9.5万亩,比上年增长9.4%;总产量12.8万吨,比上年增长8.3%。全年水果总产量1.7万吨,比上年增长9.8%。

畜牧业:完成总产值5.2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年内大牲畜出栏1.2万头,比上年增长6.2%;肥猪出栏17.5万头,比上年下降1.1%;羊出栏2.8万只,比上年增长2.6%;牛出栏1.1万只,比上年增长5.4%;肉类总产量完成2.3万吨,比上年增长6.6%。禽类养殖规模进一步壮大,禽肉总产量达5763吨,比上年增长23.3%;禽蛋产量8699吨,比上年增长2.6%。奶类产量达503.6吨。

渔业:完成总产值2462万元,比上年下降5.3%。渔业养殖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养殖面积不断增加,至2008年,全市养殖总面积发展到1.3万亩,水产品产量2462吨,比上年增长11.9%。

林业: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林业生产得到进一步释放,完成林业总产值3685万元,比上年增长24.8%。竹子发展到1.2万亩,苗木花卉发展到6000亩。

四、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1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全年施工项目16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达59个。

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6亿元,增长13.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1.1亿元,增长2.1%,其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1.1亿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4亿元,增长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