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丘北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旅游业 旅游业平稳发展。2007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86.0万人次,增长2.4%;购买门(船)票游客122663人次,增6.0%;旅游直接收入(门船票收入)1204.49万元,增长7.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形势严峻,财政增收困难。2007年,全县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818万元,比上年增长30.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4774万元,比上年增长39.5%。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存贷款双增,现金呈回笼趋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5902万元,比年初增长22.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8709万元,比年初增长30.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3868万元,比年初增长26.7%。其中,中长期贷款53799万元,增18.8%;短期贷款39969万元,增39.0%。随着居民消费观念及银行经营理念的转变,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大幅度增长,年末达29188万元,比年初增长15.5%。全年现金累计收入421499万元,现金累计支出407833万元,收支相抵现金净回笼 13666万元。 保险事业继续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692万元,比上年增长36.8%。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804万元,增长6.5%;财产险保费收入888万元,增84.2%。保险赔款支出451元,增长42.7%。其中人寿险202元,增长32.9%,产险249元,增长51.8%,较好地发挥了保险业的社会保障和经济补偿作用。 九、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师资力量有所加强。2007年全县有各类学校679 所,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普通中学21所,小学642所(含437个教学点),幼儿园14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达97172人,比上年下降0.6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6.7 %,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全县有教职工 4829人,比上年增长7.3%,其中专任教师4594人,比上年增长8.6%。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486人,比上年增长13.1%。有代课教师497人(其中小学代课教师449),比上年减少94人。有兼任教师28人。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全面发展,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我县有艺术表演团1个,国内演出81场次,观众达12万人次。随着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的实施,2007年电影下乡629场次,观众18万人次。有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量41617册,图书下乡4次2288册。有乡(镇)文化站12个。县广播电台1个,广播节目3套,乡(镇)广播站11个,广播覆盖率88.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拥有“村村通”工程396座,有线电视网126个,有线电视用户近17000户,数字电视用户4500多户,电视覆盖率90.0%,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得到进一步加强,就医和用药条件有较大改善。全县年末卫生机构21个,有病床529张。卫生技术人员607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得到了加强和完善。全县有农村医疗网点95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94人。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年末总人口45912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74 ‰,比上年下降0.66 个千分点,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87056人,占总人口的62.52%;农业人口429348人,占总人口的93.51%;男性239986人,占总人口的52.27%。 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有在岗职工12327人,比上年增加138人。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136万元,比上年增长18.0%,职工年人均工资16542元,比上年增长18.7%。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47元,增15.6%;农民人均有粮385.4公斤,比上年增长12.7%。 十一、扶贫开发圆满完成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任务。2007年全县共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村63个村(组),是上年的2.2倍。其中:省级重点扶持村48个村(组),州、县自筹资金建设重点村10个村(组),上海“白玉兰”扶贫重点村5个村(组)。项目覆盖9个乡(镇)23个村民委37个自然村,受益人口3765户16995人。完成总投资2865.16万元。完成安居房改造建设371户,庭院建设576间,小水窖456口,沼气池608口,管引工程9件19.2公里,厨房改造563,进村及村内道路52.99公里,厨房改造563,厩舍改造1199间,厕所改造1019间;建成科技活动室32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注:1、以上公布数据部分为年快报数,因此与正式年报数会有一定差异。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