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古城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有力带动全区经济不断增长。2007年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有27家,从业人员5227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8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1.02万平方米。建筑业增加值达53681万元,比上年增长15.3%,拉动全区GDP增长2.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9.6%。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8460万元,增长16.0%。 四、旅游业提质增效成效显著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高,旅游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也逐年递增,旅游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旅游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日益明显。以服务旅游为战略,培育和壮大旅游服务业,相继实施完成了束河茶马古镇、观音峡景区开发、世界遗产公园、黑龙潭扩建等项目,先后建成滇西明珠花园别墅酒店、悦榕酒店、大港国际酒店、七星国际大酒店等高档旅游接待酒店,使旅游环境和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加强,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诚信旅游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旅游体制成效显著。2007年,全区旅游接待人数达423.7万人次,同比增长14.5%,五年年平均增长7.5%,是2002年的1.4倍,其中海外旅游人数38万人次;同比增长41.2%,五年年平均增长20.8%,是2002年的2.6倍。旅游总收入达4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5%,五年年平均增长26.0%,是2002年的3.2倍,其中:外汇收入11318万美元,同比增长58.9%,五年年平均增长32.7%,是2002年的4.1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11.2万人,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1.3%,达17.6亿元,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由35.6%提高到52.0%。 五、城市整体功能大幅度提升 实施城市经营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项目促大发展,2003年至2007年累计完成投资143.1亿元,完成了束河古镇、祥和丽成、七星商贸街、花马步行街、瓜玳国荷塘小镇等开发项目相继建设,梯度辐射、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城市格局基本形成。2007年古城区辖区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8亿元,同比增长25.1%,比2002年增长2.7倍,五年年平均增长33.9%。 进一步加大对城市道路改造和建设,2003年至2007年城市道路累计投资完成6.7亿元。新增市政道路25.4公里。2003年至2007年相继开发丽江家园、吉鑫园、阳光花园、柏龙水榭、祥和顺天等住宅小区,改善了居民住宅条件。2007年共完成房地产投资7.2亿元,比2002年增长1.8倍。 加快园林城市建设的步伐。建成昌洛河广场、寨后南北园、白龙苑、玉河广场等17个城市休闲绿化广场。以绿化工程、义务植树和“绿色村庄”、“绿色社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创建园林城市活动深入推进,城镇绿化率27.1%,绿化覆盖面积达489.9万平方米。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7.5平方公里扩大到22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由44.2%提高到60.2%,城市常住人口增加到13万,日供水能力达6万方,日污水处理能力达3万方,居民小区路灯亮化率90.0%。城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达156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清运量达6万吨。城市形象不断提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六、消费市场旺盛 消费市场由于经济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多,商品供应充足,有效地开展了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的活动,加强了市场管理和对经济活动的指导服务,确保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到2007年底,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5亿元,同比增长23.2%,五年年平均增长17.1%。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2265万元,增长23.4%,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53万元,增长15.6%。在全区消费品市场中,个私经济已成为主体,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0.0%。受旅游人数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和居民外出就餐需求增加,住宿餐饮业成为全区消费需求中发展速度较快的行业,2007年住宿餐饮业营业额达34534万元,增长34.7%,增速保持高位运行。 七、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产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实,民生问题得到切实保障和改善,改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断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强。2007年,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1918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9%,五年年平均增长20.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20元,同比增长16.4%,五年年均增长15.1%。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1,02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7%,五年年平均增长11.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从20平方米、26平方米增加到28平方米、32平方米。 八、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业加快发展 城市道路不断完善,五年来相继完成东干河路、南过境路、金山路、玉泉路等城市道路建设,“五横三纵一环”的城区道路骨架初步形成。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41公里,村道372公里。全区共有55条公路,总长616.8公里,其中:一级公路37.5公里,二级公路16.3公里。城市道路19条,总长33.29公里。2007年古城区公路货运量261.5万吨,比2002年增长8.6%,五年年平均增长5.1%,公路客运量223万人,比2002年增长28.9%,五年年平均增长7.5%。 航运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力地推动了丽江民航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07年丽江机场共起降民航航班18719架(次),比2002年增长31.4%,旅客吞吐量190万人(次),比2002年增长74.3%,货邮吞吐量10461.3吨,比2002年增长4.4倍。 邮政业以加快发展为主线,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管理为基础,提高效益为中心,优质服务为宗旨,保持了邮政发展的良好态势。2007年函件(发次)132.6万件,比2002年增长5.2%,报刊期发数11.2万份,比2002年增长3.1%。 电信业在加强经营管理、拓展新业务、开展服务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基础上,加强协作,有序竞争,使电信业稳步发展。2007年固定电话用户41485户,比2002年增长30.9%,固定电话普及率71.3%,移动电话用户59219户,移动电话普及率65.9%。 九、认真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确保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着力实施“六大工程”,率先在全国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补助书费、城镇低保和农业户口大学生每年补助费等政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德、师风、师能建设,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教育事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07年各级各类学校159 所,在校学生27284人,专任教师191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4.8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3.25%,学校占地面积43.1万平方米,学校校舍建筑面积21.9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