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古城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丽江市古城区统计局 200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了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和谐、文明、小康古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全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安全和谐的大好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五年来,古城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各种困难,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推进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到2007年底,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9250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4.5%,五年年平均增长14.8%,比2002年翻了一番。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1996万元,同比增长7.0%,五年年平均增长5.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2599万元,同比增长17.9%,五年年平均增长24.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77911万元,同比增长13.7%,五年年平均增长11.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GDP达到15973元,在全省129个市、县、区人均地方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第22位上升到第14位。 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21:25:54调整为2007年的7.5:31.7:60.8,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三二一产业结构,农业基础稳步发展,工业拉动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有所增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3.3%,比上年提高个0.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5%。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快速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0.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2%,同比提高19.3个百分点。非公经济也不断发展,其增加值为17.4万元,占GDP比重为60%,同比提高12.8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工作紧紧抓住增收节支这个主题,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培育和壮大六大产业,增加财政收入,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理顺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积极稳步地推进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007年由于重点行业发展较好,完成税收较多,全区各项税收收入43374万元,比上年增加16077万元,同比增长58.9%。其中:国税收入16879万元,比上年增加2870万元,增长20.5%;地税收入26495万元,比上年增加13207万元,同比增长99.4%。全区财政总收入43804万元,同比增长5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109万元,同比增长60%,五年年平均增长30.2%。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为15.0%,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其增幅高于现价GDP增幅35个百分点,确保了全区经济发展质量和速度协调持续发展。全区财政支出46726万元,同比增长39%,五年年平均增长22.9%;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排名由第13位上升到第4位。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由2002年的34位上升到20位,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金融运行平稳良好。古城区辖区内金融系统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认真履行银行的各项职能,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实现了金融的平稳运行,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2007年,全区金融机构运行表现为人民币存款有所增加,中长期贷款增长缓慢,现金回笼运行正常。2007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853574万元,比年初增加106502万元,增长14.3%,其中储蓄存款406668万元,比年初增长8.0%。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842716万元,比年初增长10.7%。其中:短期贷款313572万元,比年初增长16.8%,中长期贷款528583万元,比年初增长7.3%。全区金融机构现金收入合计161571万元,现金支出合计162064万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493万元。 保险业市场化进程加快,竞争日趋激烈。2007年实现总保费收入16544万元,五年年平均增长14.3%。,赔款3337万元,五年年平均增长12.2%。 市场物价结构性上扬。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古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5%,同比上涨5.5%。其中:食品类价格涨幅较大的有油脂、鲜菜、肉禽及制品类、蛋类等,价格分别上涨了13.7%、15.9%、32.6%、16.0%。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收难度依然很大,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支柱产业单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城市经营和建设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三农”政策,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到2007年底,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988万元,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10.6%。五年年平均增长9.9%,是2002年的1.7倍。其中,农业产值14,482万元,增长9.5%;林业产值1,528万元,增长9.5%;牧业产值17,295万元,增长11.3%;渔业产值1,131万元,增长11.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52万元,增长12.0%。2007年粮食产量达到38,155吨,同比增长4.0%。油料达到1390吨,同比增长6.2%,蔬菜达到34,306吨,同比增长19.5%。出栏肥猪头数125,789头,与上年持平,五年年平均增长6.0%。肉类总产量11,407吨,比上年下降1.1%,五年年平均增长5.9%。 三、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较快发展 始终树立工业强区的观念,创新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加快企业改革步伐,促进工业结构调整,以水电开发、建材生产、旅游产品和生物资源开发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实现了工业快速健康发展。到2007年底,全区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86235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31.6%,五年年均增长2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7369万元,同比增长3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2622万元,增长25.1%;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完成60096万元,同比增长33.8%;工业企业实现利税8427万元,同比增长22.2%,其中实现利润达4158万元,同比增长28.9%,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分别是2002年的2倍、1.3倍。年产80万吨的永保水泥金山分公司建成投产,以七星街省级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园区为代表的个私经济蓬勃发展,个私增加值年均增长13.6%。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完成情况。2007年,自来水生产量完成1320万吨,同比增长17.7%;水泥累计完成41.9万吨,同比增长36.3%;配混合饲料137吨,增长7.9%;服装8.34万件,同比增长2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