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古城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旅游业提质增效步伐明显加快,服务行业增势强劲,海外 游客快速增长。2006年全区接待海内外游客37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06%,其中接待海外游客26.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6.1%,国内游客34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90,其中旅游外汇收入达7123.4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5.2%。 七、财政、税收、金融 2006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152万元,比上年增长21%;地方财政支出33526万元,比上年增长14.9%。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7.0 %。 年末全区各项税收收入27297万元,比上年增加4656万元,增长20.6%。其中:国家税务局税收收入累计完成14009万元,比上年增收2380万元,增长20.47%。地税收入13288万元,比上年增加2276万元,增长20.67%。 金融存贷款适度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4.7亿元,比上年增加 11.0亿元,增长17.28%,其中:居民储 蓄存款余额37.6亿元,比上年增加6.5亿元,增长20.9%。200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6.1亿元,比上年增加12.5亿元,增长19.7%。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结合产业发展,突出产品特色,组织项目申报,开展科技创新。年内投入科技三项费250万元,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6项,专利申请33项,获准专利授权15项,科普培训8029人,深入实施百名科技带头人下派工程,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3期。 2006年,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6学年初,全区各级各类学校155所,在校学生28520人,教职工1822人,其中,小学教师972人,初中教师764人,专任教师1736人。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 “普九”人口覆盖率100%。全区小学129所,招生1987万人,在校小学生10906人,比上年下降19.4 %;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8%,比上年提高5.29个百分点。普通初中6所,招生1973人,在校学生7008人,比上年下降1.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4.52%。普通高中1所,在校学生2451人,比上年下降45.9%;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全区中等职业教育(职高、普通中专、中等职业)学校1所,招生357人,在校学生1055人。教育进修学校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幼儿园15所,在园儿童5600人,学前儿童1500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狠抓民族文化精品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文艺演出更加活跃创造了一大批健康向上的文化精神产品。全区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艺术活动120场次;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5.6万册;文物管理所1个,博物馆1个,乡镇文化站9个;电影公司1个,电影放映422场,观众4.6万人次。电视覆盖率为94.1%,广播覆盖率为89.0%。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医疗卫生投入继续增加,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得到加强,有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健康运行,城乡医疗卫生状况继续得到改善。年末,全区有卫生机构 9个,床位147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院5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74人,其中: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43人,疾病预防控制与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68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63人。 十、职工与工资 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2006年古城区辖区内在岗职工年工资收入18332元,比上年增加1261元,增长7.4%。其中:国有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20300元,比上年增加1351元,增长7.1 %;城镇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9742元,比上年增加1901元,增长24.2%;其它经济类型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14737元,比上年增加1247元,增长9.2%。其中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16543元,比上年增加659元,增长4.2%;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19572元,比上年增加1762元,增长9.9%;机关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20140元,比上年增加1888元,增长10.3%。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取得显著成效。2006年末,古城区有户籍总人口149312人,比上年末增加3134人,增长2.1%。其中:农业人口81887人,增加410人,增长0.5%;非农业人口67425 人,增长4.2%。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115425人,占总人口77.3%。按常住人口计算,出生率为7.33‰;死亡率为5.23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0‰。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60元,比上年增加1170元,增长12.6%。,人均消费性支出5876元,比上年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2766.13元,比上年增加303.51元,增长12.3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8.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73%。 社会福利保障事业加强。各种保险人数均比上年增加,年末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3284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10793人,参保离退休人员2491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5398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11832万人,参保退休人员3566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4400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6596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达6596人。全年征收社会保险基金3874.33万元;年末基金累计结余2657.51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有所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力度加大。到2006年底,全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496人,农村定期救济人数2364人,农村临时救济人次数227。累计发放低保金804.4元,发放失业救济金74.7万元,医疗救助资金20.1万元,优待金30.8万元,救济金148万元。各类社会福利院单位1个,社会福利院年末床位数36张。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9个。 附表1 古城区各类价格指数(以上年指数为100) 类 别2006年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69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4.10 消费品价格指数102.31 其中:食品103.81 #粮食103.59 烟酒及用品104.93 衣着100.65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99.57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107.68 交通和通讯99.19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