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水富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完成客运量1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2%;货运量完成78万吨,下降2.5%;客运周转量9560万人公里,增长4.5%;货运周转量5740万吨公里,下降2.0%. 通讯事业快速发展。2003年电信部门实现业务收入855万元,增长14.0%;邮政部门实现业务总量226万元,下降20.4%,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分别完成业务收入620万元和493万元。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3550户,移动电话用户11798户,年末电话用户25348户,每百人电话拥有量达到26.7部比上年增加5.2部。到年末拨号上网用户890户,其中宽带网440户,普通包月用户450户。 六、国内贸易、旅游业 2003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21万元,比上年下降0.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2910万元,增长49.9 %,集体及股份合作完成73万元,下降58.5%。非公有制经济由于“非典”影响,完成30738万元,下降3.5%,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30724万元,增长0.7%,餐饮业2997万元,下降13.0%。 2003年,我县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昭通(水富)分会场文艺晚会和2003年“醉明月”杯全国老年塑质地掷球比赛,宣传水富,提高水富知名度。到我县的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由于受“非典”影响有所下降,全年共接待游客41万人,旅游收入3950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6.3%和3.6%。 七、财政和税收 2003年,我县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培植财源,千方百计组织财政收入,财政收入保持了稳定增长。上划中央“两税”收入4826万元,比上年增收1750万元,增长56.9%;完成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收入3926万元,增收237万元,增长6.4%;地方财政收入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5451万元,增收820万元,增长17.7%。财政支出按照“一要吃饭,二要稳定,三要建设”的原则,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重点、保难点,压缩一般性支出,保证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支持了农业、教育以及救灾等重点。全年财政支出11000万元,比上年增支1169万元,增长11.9 %. 2003年,税务系统加大税收征管,取保应收尽收,加之云天化股份公司技改后经济效益提高,使全县税收大幅度增加。全年共完成税收收入13501万元,比上年增收1170万元,增长9.5%。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平稳,存贷款余额增长。200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6144万元,比年初增长12.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四亿元大关,达40754万元,增长10.9 %,各项贷款余额127104万元,增长19.7%;在贷款总额中,工业贷款减少,贷款余额56000万元,比年初减少11000万元,下降16.4%;农业贷款7830万元,比年初增加1420万元,增长22.2%;商业贷款3212万元,增长10.7%。全年银行现金收入260004万元,增长22.5%,现金支出227730万元,增长26.7%;净回笼现金32274万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到年末,财产保险公司承保额25.94亿元,保费收入1246万元,增长12.3%;已决赔款604万元,增长78.2%。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600万元,已决赔款22万元。 九、教育、文化和卫生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6所普通中学,在校生6298人,增长9.5%;其中高中在校生1709人,初中在校生4389人;职业中学在校生224人,专任教师10人;小学65所,在校学生9411人,专任教师602人,比上年减少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6%;幼儿园33所,比上年减少2所,在园幼儿2480人,下降4.9%,教职工76人。教学排危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水富县第四中学整体搬迁新校址。 文化事业有了新发展。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积极组织文化下乡,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昭通(水富)分会场文艺晚会和2003年“醉明月杯”全国老年塑质地掷球比赛。广播电视事业成就显著,自办节目质量和数量明显提高。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县卫生机构人员244人,卫生技术人员224人,其中医生116人。在预防非典型肺炎的斗争中,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医务工作者努力工作,确保我县未出现“非典”疫情。卫生监督、药品监管、妇幼保健和爱国卫生等工作不断推进,积极开展义务献血活动。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未总人口95262人,比上年末增长0.8%。通过评估,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8‰。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73573人,增长0.2%;非农业人口21689人,增长3.2%,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由上年的22.2%上升22.8%;少数民族人口3810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国有和城镇集体单位职工人均年工资达到16544元,比上年增加1540元,增长10.3%,其中国有单位17548元,增长10.5%,集体单位9875元,增长0.5%;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78元,比上年增加150元,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97元增加40元,增长2.9%. 注:生产总值就是原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本公报所用资料为初步核算数,统计口径与2002年一致,从2004年起按新产业划分标准进行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