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水富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县七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我县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希望在工业化,突破口在招商引资”,全面实施“打基础、调结构、创特色、建支柱、强招商、保稳定”的总体民展思路和“134”经济发展思路。努力克服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 一、 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年生产总值达79932万元,比上年增长19.2%,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6.6%,县属生产总值实现29488万元,增长11.6%,比上年加快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00万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6693万元,增长21.9%;第三产业增加值15195万元,增长12.6% 。第二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拉动县级生产总值增长4.5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全县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1:69:20调整为10:72:18;在县属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28:21:51调整为26:23:51。 主要经济指标人均占有量明显增加。人均生产总值8426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县属3108元,增长10.3%,人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292元,增长27.9%,人均地方财政收入575元,增长16.4%。 非公有制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3741万元,比上年增长22.1%,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7.2%,上升0.4个百分点,占县属生产总值的46.6%,上升4个百分点;到年末,全县注册个体工商户已达2580户,从业人员4263人,私营企业39户,从业人员1632人。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48624人,增长2.1%。其中第一产业27472人,增长3.3%,第二产业8719人,增长5.7%,第三产业12433人,下降3.3%。从业人员中乡村从业人员36903人,增长2.7%,国有和城镇集体单位人员6670人,下降3.8%,城镇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5051人,增长5.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增收渠道少,农业基础设施仍很脆弱,粮食产量大幅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还需加大;县属工业发展滞后,产品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低;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需进一步提高;财源结构单一,财政收支矛盾仍很突出。 二、 农 业 2003年,全县农村广大干部和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努力克服严重旱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投入、扶贫攻坚力度,实施千名党员科技致富工程,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0880万元,比上年增长4.2%。农业产值4049万元,增长3.7%,其中粮食产值1844万元,下降6.0%;林业产值965万无,增长5.5%;牧业产值4986万无,增长4.2%,其中猪产值4238万元,增长5.2%;渔业产值140万元,增长9.4%,农林牧副渔服务业产值740万元,增长9.3%。 由于实施退耕还林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和遭受重旱灾,粮食总产量18105吨,比上年减产10.0%,其中夏收2462吨,减产12.1%秋收15643吨,减产9.6%。在粮食减产的情况下,油料、蔬菜、水果、茶叶产量明显增加,油料产量4076百公斤,增产12.7%,蔬菜14607吨,增产25.6%,水果1165吨,增2.6%,茶叶50吨,增2.3%。 继续实施退耕还林,推进生态建设。全年实施退耕还林13000亩,其中云富镇2000亩、楼坝镇3492亩、太平乡4008亩,两碗乡3500亩。 在稳定发展生猪的同时,积极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全县畜牧业取得稳步发展。肉类总产量实现6964吨,比上年增长6.5%,其中猪肉所占的比重下降;出栏肥猪76108头,增长4.2%;大牲畜年末存栏6698头,生猪年末存栏50696头,羊存栏3039头,分别增长6.7%、3.3%和23.2%。 水产品产量继续增加,全县鱼产量实现135吨,比上年增长14.4%。 年末实有常用耕地面积6917公顷,比上年减少173公顷,减少2.4%;其中水田2773公顷,旱地4144公顷;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2103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262万千瓦小时,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196吨。 乡镇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实现营业收入28727万元,总产值24810万元,利税1792万元,分别增长2.7%、6.5%和22.4%;年末乡镇企业个数3290个;从业人员7709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由于云南云天化股份公司通过2002年技改后,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全县工业产值大幅度上升,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5215万元,比上年增长32.4%。在工业总产值中,云天化股份公司实现106456万元,增长34.4%,县及县以下实现8759万元,增长12.4%;在县及县以下工业中,乡镇工业4274万元,仅增长2.1%。 主要工业产品农用化肥32.1万吨(折纯),增长18.0%;饮料酒388吨,下降47.6%;塑料制品2178吨,增长1.2%;电736万度,增长21.9%砖3958万块,增长23.1%;水泥预制件17525立方米,增长41.55。 建筑业持续发展。云富建司、县建司和华南建司3个建筑企业,从业人员959人;完成建筑产值5172万元,竣工产值5093万元。工程施工28个,竣工20个,房屋竣工面积66362平方米,实现营业利润76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加大房地产开发、农村电网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和教育投资力度,城乡居民建房踊跃,逐步改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由于2002年云天化股份公司技改投资,使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下降,全年完成19846万元,比上年下降57.6%,其中县属投资18216万元,增长111.5%。从投资性质,基本建设8850万元,农村集体50万元,私人建房投资4711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4605万元。 主要完工了天福园小区、阳光商城、水富县第四中学迁建、县政府综合办公楼、春晖滨江广场、第二期农村电网改造、水富县幼儿园新教学楼、水富防疫站综合楼等重要项目,开工了张窝电站、白云大酒店、威鑫港务大酒店、水麻高速公路进场公路等项目,对人民路两侧楼房进行统一外装饰。 住房建设步伐加快。全年竣工住宅面积173900平方米,其中农村居民46538平方米,城镇工矿区61747平方米,房地产开发34394平方米及其它31221平方米。 五、交通邮电 2003年,由于内昆铁路正式开通和县乡公路建设和管理不断推进,交通运输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运输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