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威信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68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剔除“两个所得税”),比上年增长17.2%,财政支出164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1%,支出是收入的8.3倍。 全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600万元,比上年增长24.4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8788万元,比上年增长46.7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116元,比上年增长19.70%。各项贷款余额44762万元,比上年增长5.40%,其中: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94万元,比上年下降68.35%;商业贷款4599万元,比上年下降38.84%;农业贷款7588万元,比上年增长21.02%;中长期贷款24468万元,比上年增长14.40%。累计现金收入111786万元,比上年增长29.73%。全年货币净投放1656万元。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当年保费收入965万元,比』:年增长38.3%。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Z,340万元,比上年增长0.6%;人寿保险保费收入625万元,比上年增长73.6%。财产保险支付赔款115万元,比上年下降45.2%,人寿保险支付赔款106万元,比上年增长1.9倍。 八、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事业 教育事业成绩显著。年末全县有各类学校383所,其中:普通中学15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小学366所(含教学点);幼儿园4所(其中:民办幼儿园2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县有教职工3560人,其中:专任教师3275人。中小学在校学生90755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2481人,初中在校学生20666人,小学在校学生6760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8%。被高等院校录取的学生573人,比去年增加137人。上线率和录取率均居全市第二名。被中等专业学校录取的学生100人。威信一中学生有3人获得第二十届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决赛三等奖:荣获复赛云南赛区一等奖的5人、二等奖且名列全省前60名的3人。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主管部门积极抓好各种文艺示范活动,不断为社会奉献高水平、高质量的文艺作品,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了全县群文事业的全面发展,使广—大群众在活动中自觉接受了时事政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大力搞好群众体育活动的普及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县体育健身热潮空前高涨,学校体育、职工体育、老年体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年末全县有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陈列馆各1个,各乡镇建有文化站,居委会、村委会设有文化室。11个乡镇都安装了闭路电视,有地面接收站145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0%,电视收视频道逐步增加,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17个,病床382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85人,其中:专职医生212人。有乡村卫生室87个,村级卫生所覆盖率达100%,县乡村形成了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九、环境保护 环保部门大力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环境意识教育、环境警示教育和环保科技知识普及工作,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与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强制关闭了1个废铁回收加工厂和罗布乡香树造纸厂,查处不法排污企业23个,限期整改8个。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着力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环境问题。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据县计划生育局提供的资料: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7.42‰,死亡率为5.7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68‰。县统计局资料显示:年末全县总户数84468户,比上年增加434户,总人口369628人,比上年增加4256人。全县人口再生产初步实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目标,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调查测算: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5190元,比上年增长7.0%。职工年平均工资11508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国有单位职工人均工资11974元,比上年增长8.7%;集体单位职工人均工资6305元,比上年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1082元,比上年增长6.2%。当年有6000贫困人口解决温饱。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县参加社会保险的职工2200人,收缴养老保险基金总额348万元,比上年增长17.6%。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全县领取低保金的人数已达4238人,金额238万元。现有敬老院8个,收养54人,因灾等原因得到国家救济的贫困人口达3万多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