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峨山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3-17 玉溪市峨山县统计局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9601万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6962万元,比上年减19.4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5922万元,增长13.75%。各项贷款余额55070万元,比去年同期52014万元增长5.88%,年内投放现金319732万元,回笼现金281226万元,分别增长11.07%和9.75%。全年累计净投放现金38508万元,增长20.85%。人均储蓄存款7057.94元,比上年6247.58元增810.36元,增长12.97%。

2005年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4208万元,比上年4872万元减13.63%,支付各类赔款金额1992万元,比去年1391万元增长43.2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05年继续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峨山一中晋升为省一级完中,峨山职中在全省率先实行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面向全市、全县招聘了校长、副校长共14名,所有教职工实行竞争上岗。年末拥有教师进修学校1所,普通高中1所,职高(电视中专)1所,初级中学11所,小学85所(其中:完小69所,校点16个),幼儿园数13个,教育部门办幼儿园2个,企业幼儿园1个,民办幼儿园10个。在校中小学生数23995人,其中:初中6243人,高中2969人,小学14118人,幼儿园(学前班)3774人。2005年3-6周岁儿童入园率61.01%,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81%,小学辍学率为0.3%,初中辍学率为1.9%。认真落实“三免一补”政策,全县所有小学生享受了“三免”,7920名中小学生享受了生活补助。高中办学水平不断提升,高考上线率达72.3%。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顺利实施双江中学、中国石油万和希望小学等4所学校整体搬迁,新建校舍19734平方米。中小学校园占地面积8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9万平方米。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实现生产力的转变,强化科技管理工作,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科技项目为载体,整合科技资源,抓好示范培训,提高示范效果,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发挥科技先导作用,深入实施“科教兴峨”战略。

质量技术监督得到加强,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天气预报和地震监测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减少了危害和损失。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繁荣民族文化艺术,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挖掘和整合民族文化资源,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繁荣群众文化,继续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示范活动。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首届“惹波哔”比赛、第二届“阿们腊。妼萨啦”比赛和“民间山歌赛”,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文艺创作取得新成果,“彝族花鼓舞”等54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列入县级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其中有38项被列为市级保护名录。涌现出了《土掌房·花腰妹》、《大西·火》等一批原创节目。

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事业建设工作取得新成绩,云南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峨山支公司的筹建工作进展顺利。全县广播覆盖率96.7%,电视覆盖率97.2%,比上一个年度分别提高0.2个百分点,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6.4%。

档案馆馆藏档案卷66813卷,开放档案案卷2455卷,开放档案全宗数25个。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城市医疗技术资源服务和农村卫生稳步推进,全县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覆盖率达95%。成功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参合率达95%。完成卫生建设资金500多万元,农村卫生建设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上划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得到强化。爱国卫生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云南省乙级卫生县城,“灭鼠先进县城”复查顺利通过。

体育事业稳步推进,以联合国确定2005年为“体育运动年”为契机,大力开展各项体育运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全县已成立体育协会10个,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06人。全年组织举办了“体彩杯”羽毛球和足球赛、“三人制”篮球赛及乒乓球赛等活动,累计参加的代表队有101支,参与竞赛人数达1066人;中小学校“达标”活动面达100%,达标率为99.8%。

十一、环境保护

加大环保专项整治力度,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依法关停或取缔4户环保未达标企业,环境污染治理得到加强,全县环境质量总体保持在良好水平。12户重点企业工业重复用水率为90.52%,废水排放达标率95.4%,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100%,粉尘排放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7.93%。加大矿产资源开发整治力度,依法取缔非法矿点19处,矿产资源开采秩序不断规范。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2005年全县出生人口1360人,出生率为9.03‰;死亡人口786人,死亡率为5.22‰;全年净增人口574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自然增长率为3.81‰,比上年下降0.18个千分点。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得到落实,全县共有746户农业人口家庭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50389人。其中农业人口120250人,女性人口73978人,少数民族人口99788人,分别占总人口的79.96%、49.19%和66.35%。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684元,比上年增加1078元,增长7.38%,其中国有单位17760元,比上年增加1531元,增长9.43%,城镇集体单位7598元,比上年减258元,下降3.29%。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9500元,比上年增加250元,增长2.7%,人均可支配收入8628元,比上年增加363元,增长4.39%;农民人均纯收入2928元,比上年增加287元,增长10.9%。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7057.94元,比上年6247.58元增810.36元,增长12.97%。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达3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宅面积达39.84平方米。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不断加强,723名下岗失业人员全部实现再就业,开发就业岗位1458个,包括“4050”人员在内的338名特殊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障金确保了按时足额发放。城市低保对象和农村特困户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实际缴费人数达6305人,工伤保险实际缴费人数达4309人,失业保险实际缴费人数达6465人,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287人。